□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政哲
一年一度的市两会,承载着大家的热切期盼,乡村振兴作为关乎民生的热点话题,每年都备受关注。度假区的干部群众热切关注市两会,纷纷话心声、谈期待,期待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1月11日,在度假区李海务街道谭庄村金水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棚里,红彤彤的草莓已经挂果,金水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员刘飞正在棚内查看草莓生长情况。
刘飞是金水种植专业合作社质检部主任,她还是省、市人大代表。她亲眼见证了谭庄村的“成长”。
“以前,谭庄村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主,产业单一,发展滞后。”刘飞说,近年来,在度假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帮扶指导下,该村大力发展草莓、礼品西瓜等特色果蔬产业,并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经过几年发展,合作社陆续建起150多个高标准大棚,年产值达1000万余元,成为“聊·胜一筹!”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所产的西瓜、甜瓜、草莓等瓜果远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
“如今,我们还搭上了现代智慧农业的快车。”刘飞说,5G网络实现了对种植环境及农作物的远程监测,消费者还可以在“产品溯源”选项中扫描二维码,农产品成长档案、市场反馈、质检报告一目了然。
谭庄村日新月异的变化,不仅留住了外出打工人员,也吸引了本村学子回乡创业。谭继龙是中国海洋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收入不菲,但他却回到谭庄村,一边承包大棚,一边为其他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我们村的发展形势很好,村里建的幼儿园、小学相继投入使用,村貌焕然一新。”谭继龙说。
说到对市两会的期待,谭继龙说:“我比较关注教育、医疗和惠农政策,希望教育越办越好,村民看病更方便,生活更美好。”
谭庄村的蝶变是度假区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2020年,度假区粮食总产量14.53万吨,新建蔬菜温室规模化基地4处,新增有机食品3个、绿色食品14个;回引72名“归雁”人才到村任职,“头雁”队伍质量不断提升;加大“雏雁”储备力度,建立302人的后备人才库;62个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3万元以上;大力推进乡村文明行动,文明村镇覆盖率达96%,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覆盖率100%;建立18个乡村振兴党建联合体,覆盖69%的行政村;稳步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使命重在担当,事业成于奋斗。市政协委员、度假区农办主任徐则磊表示,将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推动乡村振兴落地生根,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以优异成绩向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礼。
新闻推荐
本报讯(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胡欣通讯员梁兆坤)记者从市政协获悉,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以来,市政协委员和各参加单位积极议政建...
聊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聊城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