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政哲
1月14日,阳光明媚,行走在李海务街道刘道之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新风扑面、和谐秀美的生动画卷——硬化道路直通农家门前,新植树木整齐地排列在道路两旁,充满大自然气息的环村水系,展示出蓬勃朝气与无穷魅力。
迎着日头,刘道之村河管员孙木林正在查看河道。他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巡河,清理河道中的垃圾,关注河面情况。“自从村里环境大幅提升后,来这里的游客也多了起来!”此前村里的小水沟,经过治理后变成生态河道,美丽的乡村景色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
“我们村投资300余万元提升全村景观河道。”该村党支部书记孙广斌介绍,这项工作得到了村民的支持,人人出力、户户参与,营造了良好的产业振兴氛围。2020年12月29日,度假区刘道之环村水系通过省级验收,成为全区第一条省级美丽示范河湖。
村庄环境的优化,不仅集聚了人气,还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利用地域优势,流转146.67公顷土地,打造乡村旅游度假村——刘道之村为村民“转”出了一条致富路。该村以国家政策为导向,以本地现有的文化及环境资源为载体,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实现了一二三产融合。
刘道之村成立了山东聊城道之健康文化旅游管理有限公司,逐步向集约化、规模化农业发展。该村以生态开发为宗旨,以田园自然资源为引擎,打造养生休闲文化,发展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建设集养生、科研、种植、旅游、休闲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度假村。该村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旅游特色村”“省级文明村”,带动周边村民160余人就业,对口帮扶贫困户61户,吸收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320余人次。
“政府支持,我们一起出力,河道才这样干净漂亮。”指着眼前的河道,今年50多岁的村民孙允书说,如今,村里的人居环境美起来了,大家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人水和谐,留住乡愁,通过美丽河湖建设巩固治水成果,让“美丽”看得见,让百姓拥有更多获得感,是度假区美丽河湖建设的初衷。近年来,度假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统筹谋划,扎实推进省级美丽示范河湖建设,持续实施生态修复,良好的河湖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铺开城乡生态发展新画卷。
度假区农办副主任姚树保介绍,在建设过程中,度假区成立了工作专班,编制了省级美丽示范河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根据《关于加强美丽示范河湖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要求,围绕“责任体系、制度体系、基础工作、管理保护、空间管控、管护成效、示范创新”等内容,整合多方资源,进一步完善了河道各类工程体系,形成了有效的责任体系、制度体系和管理体系。经过河道底泥清理和岸坡生态整治,河道恢复了生态基底,堤岸绿化景观得到了提升。
此外,度假区农办还在人员密集区合理、合法建设滨水慢行道、特色产业园、亲水平台、便桥、垂钓平台等亲水便民设施,沿河设置警示标识牌,保障群众出行安全,不断提升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下一步,我们将融合生态、便民、旅游等功能,通过建设美丽河湖将美丽经济、美丽产业、美好生活串联起来,为度假区乡村振兴增添生态底色,让城乡居民切切实实收获生态红利。”姚树保说。1月14日,刘道之村环村水系一瞥。□见习记者马珂欣
新闻推荐
本报讯(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尹腾淑)面对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冲击,齐鲁银行聊城分行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金融政...
聊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聊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