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鞠圣娇通讯员宋莹慧)很多家长可能听说过川崎病,这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但有的川崎病患儿症状并不典型。近日,聊城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一病区就救治了一名不完全川崎病患儿,该患儿反复发热持续多日,确诊病因后,经医师精心救治,小患者最终痊愈出院。
小涵(化名)今年4岁,父母离异后,她跟随父亲及爷爷奶奶生活,父亲患有心肌病,丧失劳动能力,全家人靠年迈的爷爷打工维持生活。几天前,小涵突然出现了高烧症状,最高时达到了40.0℃。奶奶带她到当地的卫生室治疗,本以为治疗后能有所好转,但小涵的体温迟迟没有下降。卫生室的医生不敢再给小涵用药,推荐她到聊城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就诊,这时小涵已经发热7天了。
副主任医师姜玉珍接诊后,对小涵进行了仔细的查体并完善了相关检查,初步判断小涵发热时间长、病因不明确,她立即上报科主任,申请进行科室会诊。医师们讨论后决定先给予正规的抗感染治疗,以排除感染导致发烧的可能性,并完善了EB病毒、呼吸道九联检(九项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联合检测)、细胞形态学等相关检查。住院三天后,小涵的体温还是反复高热,化验结果也未能明确致病原因。
难题再次摆在了儿科一病区医务人员面前,他们逐一排除了川崎病、脑炎、结核病、伤寒、泌尿系感染、血液病、风湿性疾病等疾病,但姜玉珍凭借丰富的经验提出了异议。她认为,尽管小涵没有典型的特征,但不能排除川崎病的可能性。在征得家属同意后,医务人员又为小涵完善了心脏超声学检查,检查发现小涵的冠状动脉出现了扩张,右冠脉宽约3.5mm(正常小于2.2mm),z值2.6(一个衡量冠状动脉内径的数值,正常小于2),虽无川崎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但临床诊断不完全川崎病成立。儿科医师立即给予输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小涵的体温逐渐稳定下来,且2天后小涵手指出现脱皮,进一步印证了医务人员的判断。经过精心护理,小涵在住院12天后顺利出院。
姜玉珍介绍,川崎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幼儿身上,典型的川崎病表现为39度以上持续高烧、眼睛结膜充血、草莓舌、肛门处充血、一过性皮疹等,血液检查可发现血小板持续性上升,不完全川崎病可能以上症状不会全部出现。在治疗方面,抗生素是无效的,到发烧第5—10天时,需按体重用唯一特效药丙种球蛋白治疗。但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容易漏诊及延误治疗,导致出现心血管并发症,从而出现严重后果,甚至猝死。
小涵能够顺利痊愈,得益于聊城市妇幼保健院医师在处理儿童疑难危重病例方面的丰富经验,也离不开基层医师的提醒。在此,姜玉珍提醒家长:发烧不是小事,有可能会引起大问题,孩子生病后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造成严重后果。
新闻推荐
聊城市百货大楼会员积分清零活动启动 ◆3月31日结束 ◆2020年4月1日(含)后注册的会员积分不予清零
本报讯(王静)为进一步提升消费体验,以更加方便、快捷的方式为顾客提供服务,让会员享受到更高端、贴心的多样化服务,1月10日,聊...
聊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聊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