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1日,在朱老庄镇服务大厅,群众正在人才服务窗口咨询。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政哲□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政哲通讯员袁仁杰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
度假区正迎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省会经济圈等发展战略和“高铁时代”的黄金机遇。度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马广朋多次在不同场合发出邀请:现在的度假区,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人才、渴望人才,希望更多的有志之士、优秀人才来到度假区,和度假区一起铸就新的辉煌。
不管是从地缘角度来说,还是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度假区在招引人才方面并没有绝对的优势。但是,2020年以来,度假区紧跟形势出新政、借梯登高搭平台,细致做好人才服务工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搭建平台引才
如今,纳米技术在能源、电子、环境、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位于度假区的聊城纳米材料研发中心,主要建设纳米材料及应用研发实验室,将培育、扶持一批创新创业型纳米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该项目,度假区引入以傅国琳博士为首的6名外国专家,实现外国人才“零”的突破。
2020年以来,度假区重点围绕文化旅游、医养健康、新兴服务业、现代特色农业、绿色制造业等主导产业,积极搭建平台,让各类人才有了用武之地。
为打造全区高层次人才交流平台,度假区积极推进聊城海归一号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建设。同时,依托聊城绿色发展研究院,度假区柔性引进高层次和青年人才39人,并围绕科技创新、人才智库、绿色发展等主题,定期邀请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举办“望岳湖科技沙龙”;加大与聊城高效农业技术研究院对接力度,打造现代农业科技平台;结合“水城优才”计划,吸纳“双一流”高校毕业生15名、青年毕业生116人,缓解了全区人才缺乏的难题。
完善制度育才
“中学教师岗位和我专业符合,待遇也不错。”2020年12月29日,从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的张硕说起自己选择到度假区就业的经历,一脸喜悦。2020年7月份,度假区教师招聘采取灵活招聘方式,张硕作为“双一流”高校毕业生直接进入面试,并被成功录取,找到了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
与张硕一样选择到度假区就业的“双一流”高校毕业生还有14人。作为一座新兴城区,度假区的发展最稀缺的是人才资源,最需要的是人才支撑。
如何让各类人才在度假区安心、安身、安业?度假区人才办公室主任张颖介绍,度假区在深入实施《度假区“5321”人才工程实施方案》的同时,建立了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行人才工作领导责任制,制定了《度假区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管理制度》《人才公寓建设和使用管理实施细则》,从多个职能部门抽出业务骨干,组成26人的服务专员队伍,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一系列服务。同时,度假区还与聊城大学开展校地合作,举办了两期“望岳论坛”,邀请学校专家学者为全区人才授课。
培养情感聚才
“您好,我想问一下我是否符合申请条件?”“我马上要毕业了,档案是不是会送到这边?”……2020年12月31日下午,记者在度假区人才服务窗口看到,这边的咨询电话还未挂断,那边的来访者就急着要了解最新政策,工作人员忙得不可开交。
为更好地服务人才,度假区建立了新型人才工作站,全面覆盖度假区政务服务中心、4个镇街,与企业建立长效联系人才台账,向社会公开公布度假区企事业单位人才需求目录。“我们将在外地工作的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担任科级以上职务、自主创业的度假区籍人才纳入信息库,建立常态化联络制度,组织专人进行联系对接,宣传介绍家乡发展状况、人才需求和引才政策,以亲情乡情感召在外人才。”度假区政工部副主任张永峰说,目前,度假区已收录233名各类人才的信息。
此外,度假区依托5个招商专班,定期举办同乡会、开展走访慰问,让各类人才深切感受到家乡的温暖,激发各类人才为度假区建设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的内生动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王静通讯员代志伟刘松丽)元旦假期期间,居民消费热情高涨。聊城市百货大楼立足节日消费需求,优化节...
聊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聊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