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林金彦通讯员李博陈现军钟德馨)12月23日,走进位于东昌府区梁水镇镇孟庄村的山东团栋牧业有限公司的养殖基地,十几座现代化高标准养殖大棚一字排开,每个棚内都养着近两万只种鸡,虽然养殖密度不低,但棚内却十分干净,没有异味。而在今年年初,养殖户们还在为基地的前途一筹莫展。基地养殖带头人王之栋表示:“俺们现在能发展得这么好,全靠农担贷款为我们送来了‘及时雨’!”
王之栋介绍,团栋牧业养殖基地是梁水镇镇孟庄村周边七个养殖户共同建设的,从前大棚狭小、分散经营、疫病防范能力较差,也不符合国家环保标准。为了实现标准化、正规化、规模化,几个人在2019年合伙建设了高标准的养殖基地。没想到,刚建成使用就赶上了新冠肺炎疫情。“鸡蛋卖不出去,可饲料一天都不能少!掏空家底投资的事业才刚刚开始难道就要夭折吗?这把我们急得团团转!”王之栋回想当时的情景。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山东农担东昌府区办事处了解情况后,充分发挥“政银担”协同支农机制,联合镇政府和合作银行很快制定了融资方案,运用“银行直报”系统优势,很快为基地7家养殖户发放了救急的担保贷款共计380万元,帮助养殖户顺利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
为有效解决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东昌府区积极发挥财政、金融协同支农职能,持续深化“政银担”协同推进作用,大力推广“鲁担惠农贷”等政策性产品。特别是今年疫情期间,充分发挥农业信贷担保“增信、分险、赋能”作用,全力支持农业稳产保供和复工复产,农担信贷呈现出高质量快速发展的新局面。
位于东昌府区西北部的邢屯村是省定贫困村,在村党支部书记邢涛的带领下,建设了拥有30座大棚的双孢菇种植基地。建成后,却没有了购买菌包和基质的资金,缺少周转资金成为了邢屯村产业发展的拦路虎、心头患。2019年9月,邢涛听说农担惠农政策后,便找到山东农担东昌府区办事处。该办事处积极联系银行,组织材料上报。邢屯村的50万元农担贷款很快获批,解了燃眉之急,项目比预计提前4个月投产使用。目前,蘑菇种植基地经营良好,带动全村近百人就业。邢涛表示:“‘鲁担惠农贷’的银行利率低,又有贴息政策,光利息钱就省了一大半。农担贷款让老百姓真真切切享受到了国家的惠农政策!”今年到期还款后,种植基地的担保贷款又增长到了150万元,邢涛和村里人的干劲更足了。
以农担服务引来金融活水,以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截至11月底,东昌府区本年新增担保项目123户、金额1.306亿元,累计在保项目达到136户、金额1.38亿元,实现了无预警项目、无代偿项目。东昌府区通过农担信贷工作的开展,既帮农户增加了融资信用,降低了银行利率,还直接为全区农户带来了400余万元的财政贴息。
新闻推荐
本报讯(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曹天伟通讯员王秀芹)“我们小区的路灯终于修好了,走夜路方便多了。”最近一段时间,路灯问题成为开...
聊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聊城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