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商景豪
16岁突发眼疾,视力骤减,痛失光明,坚强的他克服难以想像的困难埋头学习;毕业后,他毅然放弃到大医院工作的机会,舍医从教……东昌府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袁守波,用自强不息点亮了光明人生。
袁守波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是一名工人,母亲则在家务农。16岁那年,他的眼睛突发疾病,视力急剧下降。为了给他治病,父母向亲友借钱,四处奔走,求医问药。虽然跑了很多家医院,但袁守波也只能维持住微弱的视力。病情逐渐稳定后,袁守波开始走出家门,找寻自己想要的生活。
1999年底,他去市残联咨询有没有合适的工作,残联推荐他报考山东省特殊教育职业中专,学习盲人按摩。回家后,他与父母商议,准备参加2000年的入学考试。他埋头苦学、废寝忘食,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山东省特殊教育职业中专,毕业后,又考入了泰山医学院,在泰山医学院就读期间,连续获得一等奖学金,还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毕业生。
在面临职业抉择时,袁守波毅然放弃了到市几家大医院工作的机会,来到聊城特殊教育中心学校做了一名代课教师。“医生固然可以解除病人身体上的苦痛,特教老师却能帮助残疾学生走出一生的困境”,面对别人的疑惑,袁守波这样说,“只要残疾学生能够学有所成,一技傍身,就是一个家庭的解放,能为此尽一份力,这就是我作为特教老师的人生价值所在。”
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袁守波还担任着聊城市盲人协会主席的职务。从当选伊始,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全部的力量为盲人朋友服务。“有残疾人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明文规定,视力残疾人可免费乘坐公交车、电车、渡船等市内交通工具,而聊城市有关部门并没有落实这条法规。”2012年,袁守波当选政协委员期间,多次奔走于公交公司、交通管理局等单位,反应相关情况,两次提交相关政协提案。终于,2014年,在他的努力下,聊城市视力残疾人可以用“爱心卡”免费乘坐公交车了。2016年,根据他的提案,残疾人有线电视费按规定减半收取的政策也得到了落实。
尽管没有明亮的双眼,袁守波依然没有停止脚步,他用惊人的毅力,奋力点亮自己的“光明”人生。
新闻推荐
本报讯(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商景豪通讯员李明霞)近日,开发区北城街道的大街上出现了一群身穿红马甲、手拿调查问卷的人,他们是...
聊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聊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