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报记者 江丹
正在举行的女排世界杯上,中国女排开门红,让人为之振奋。同时,徐峥指导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之《夺冠》则重温中国女排历史上的经典瞬间。对中国人来说,排球运动有着特别的意义。从世界更广的范围而言,排球运动也经历了诸多有趣的变化。
当1895年排球运动首次在美国出现时,它并没有呈现如今天这般激烈的对抗和科学谋划的战术,它只是一项方便老年人锻炼的娱乐性活动,其温和程度可想而知。据聊城大学体育学院李腾达的论文《溯源排球的历史》,是一位叫威廉·摩根的青年人发明了排球运动。双方隔网互相击球,把球击过网即可,最初他们使用的是篮球的内胆,但因为太轻而不好控制,摩根便找到一家公司制造了所谓的“排球”。
排球运动的扩散路径也有些跳跃,有了合适的球之后,这项简单又灵活的运动迅速从老年人扩展到了军人。据李亚平、徐政权的论文《需求之维:大众排球运动形式的历史演变》,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大量返乡的士兵推动了体育社会化的发展,他们将在部队养成的高强度体育锻炼的习惯带入社会生活。30年后排球运动出现时,积极参与的人群正是已经成为中老年的他们。他们推广了排球运动,并让更多的年轻军人发现并且爱上了这项运动,使之成为军事体育项目。
当排球运动走出美国,走向世界,它又带动了不同的风尚。梳理排球运动的路径会发现,喜欢排球的总是不一样的人。比如在日本,它一度成为“妈妈们”最喜爱的运动之一。相夫教子是日本女性的传统。男性在外冲锋工作,女性则守在家中料理家务,照顾孩子,做好丈夫的后盾。到了20世纪60年代,大量的家用电器进入家庭,极大地缩短了女性家务工作的时间。据《需求之维:大众排球运动形式的历史演变》,因为闲暇时光孤寂,不少家庭主妇患上了忧郁症,她们开始将排球运动作为消遣,并且还能锻炼身体。
据《需求之维:大众排球运动形式的历史演变》介绍,其实很多日本家庭主妇少年时代在校园里就接受过排球运动的训练。当时受美国的影响,排球是日本中学体育的必修内容。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大力兴建了公共体育设施和运动场馆。既会打排球,又有地方可以打排球,这项运动在“妈妈们”当中风靡起来。在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上,日本女排便夺得冠军,而那是排球首次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这对日本女性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激励,并将排球进一步推进为一种国民运动。
在中国,排球运动更是具有别样的意义,它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精神意义。从1981年到1986年,中国女排5次在世界级女排比赛中夺得冠军,成就“五连冠”,成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人的精神榜样和集体记忆,为改革开放初期奋斗的中国人提供了一种精神动力。当年的“铁榔头”、如今的总教练郎平则串联起时代,将“女排精神”延续至今。在中国,观看女排国家队参加世界级的比赛,其意义早已经不止是运动的范畴。人们期待女排夺冠,重温辉煌,增强民族自豪感。
可以说,中国女排已经成为中国人的精神符号之一。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贝炫毅的论文《中国女排精神研究》中写道,女排精神“内涵已经超越了排球,超越了体育,而上升为国家精神、时代精神”。关于中国女排的报道循环式、螺旋式地传播,其符号象征意义也被不断地强化。
据《中国女排精神研究》,女排精神的符号意义有着鲜明的表达,“她是国家形象的代表,也是中国在世界上获得认同的信息传递,象征着中国有崛起的实力,有追赶世界步伐的能力”,参与建构了“中国由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国家形象”,而体育强国形象的建构“充分彰显出中国不甘落后,奋力追赶精气神”。
当排球运动最初出现时,没有人会想到,它会在一个伟大的国家,被寄予如此之重的厚望。
新闻推荐
柳园讯为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安全生产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近日,柳园街道积极筹措资金27万余元通过...
聊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聊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