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新闻 临清新闻 阳谷新闻 莘县新闻 茌平新闻 东阿新闻 冠县新闻 高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聊城市 > 聊城新闻 > 正文

聊城明清进士的大义气节:一身铮铮铁骨 满腔家国情怀

来源:聊城晚报 2018-01-29 17:43   https://www.yybnet.net/

QQ截图20180129095424.jpg

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给明清的东昌古城带来经济的繁盛、文化的兴盛。其间,这里风流人物辈出,堪称群星璀璨,正如本报近日所报道,仅“聊城县"便出了百余位进士。

受传统文化熏陶,从这片厚土走出的进士,大都有家国情怀济世之志,体现了知识分子的铮铮铁骨。

今天,我们跟随聊大东昌学院副教授范景华的讲述,来了解这里面的五位代表人物。其中,三位为明朝的进士,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与阉党魏忠贤进行了坚决斗争,甚至有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两位为清朝的进士,是一对父子,创建并丰富了驰名中外的私人藏书楼海源阁。

朱延禧:给皇帝上课,被赞“讲官第一"

朱延禧,明朝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乙未科第3甲第209名进士,选授庶吉士,官至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宰相)。

在科举制度下,考中的进士分为三甲,一甲有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二甲有若干名,三甲有若干名,人数均不固定。

何谓庶吉士?二甲、三甲的进士再考试,优秀者为庶吉士,又称“储相",通俗地说就是宰相的候选人。据悉,明清两朝的宰相大都出身于庶吉士。

尽管考了第3甲的第209名,名次不算太高,但是,朱延禧的能力可真不低。他自幼聪颖,考秀才时便取得第一名。考中进士后,步入仕途,更是屡屡升迁,历任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

其间,作为日讲官,他给皇帝上课,讲授的《尚书可爱非君》一章,尤其深得明熹宗赏识,称赞其“讲官第一"。

当时,魏忠贤把持朝政,乱杀无辜。朱延禧多次斥责:“天道好还,人不可轻杀,妄杀必获冤报!"后遭魏忠贤弹劾,朱延禧一怒辞去所有官职。魏忠贤被杀后,朝廷官员一致推荐他官复原职,但未果。不过,皇帝还是派人登门拜访。

朱延禧不仅为官正直,而且才华横溢。其文风犹如司马迁、柳宗元,所作诗歌和王维、孟浩然很像,书法比当时“南董北邢"两大家还要好。

耿如杞:有气节重大义,得罪阉党被害

耿如杞,平山卫(位于今光岳楼东的卫仓)军籍,明朝万历四十四年(1616)丙辰科第2甲第66名进士,官至山西巡抚。

作为明清东昌五大望族之一,耿氏家族尤其耀眼,明清两朝出了五位进士——耿明、耿如杞、耿章光、耿愿鲁、耿贤举。

其中,耿如杞承上启下,是家族中兴的关键人物。他的曾祖父耿明是进士,他的次子耿章光、他的孙子耿愿鲁、他的曾孙耿贤举也是进士。

耿如杞尤以忠义著称。他喜读史书,常常钦佩前人不畏权势、主持公道的人品。考中进士后,他开始在户部任职。当时,明神宗久居后宫,不理朝政。因此,百官各谋发展,有人到书院讲学,避开朝政,有人趋炎附势,争权夺利。耿如杞没有像前者一样消极避世,也没有与后者同流合污,而是坚守户部的本职,严查侵吞国家钱财的贪官,一时百官震慑。

明熹宗即位后,魏忠贤逐步把持了朝政。阉党刘诏阿谀奉承,迫使耿如杞呈文为魏忠贤建生祠,被严词拒绝。后抚镇率百官向魏忠贤像五拜三稽首,耿如杞依然拒不从命。有人劝说,这将招致杀身之祸。耿如杞厉声回应说:“吾头可断,膝不可屈。且吾祖先以劾逆瑾得罪(其曾祖父耿明因弹劾宦官刘瑾而蒙冤获罪),此膝一屈,吾何面目入先人坟墓乎?!"

此言一出,耿如杞遭魏忠贤诬陷而蒙冤入狱,受尽种种酷刑。魏忠贤被杀后,阉党仍然诬陷,耿如杞被枉杀,终年54岁,葬于聊城。

令人欣慰的是,南明建立后,耿如杞之子耿章光为父上书鸣冤,终得洗冤。

顾光祖:朝廷重臣,清正之名轰动京城

顾光祖,平山卫军籍,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第3甲第123名进士,官至大理寺卿。

大理寺卿,是什么官职?大理寺是当时的国家最高审判官署。大理寺卿为正三品官员。

考中进士之初,顾光祖任职“行人司行人",掌管朝廷传旨、册封、出使等事务。他受皇帝派遣,曾三次到地方册封藩王。后来,他又接受一个大部分人不愿做的差事,为皇帝建陵墓。其间,他不沾不贪,且做事效率高。其清正之名一时轰动北京城,甚至有歌谣赞称“三百年有圣人出"。

后来,魏忠贤多次私下找到顾光祖,想牟取私利。顾光祖严词拒绝:“奉命朝廷,矢公矢慎,暮夜之情,安可为也?"魏忠贤怀恨在心,便串通宦官诬害顾光祖,将其降职调离。但他位卑不改报国之志,多有建言献策,屡屡被皇帝采纳。几年后,众官员联名为顾光祖上奏,称赞其为“清操经济"之才,“朝野同声,不宜久卧林皋(指乡下),亟当登之朝宁"。众望所归之下,顾光祖“复出",官至大理寺卿。

老年退休后,顾光祖过着天伦之乐的日子,一边“闭门读书",一边“明农课子"(下地种田、教子读书),于78岁高龄去世。

杨以增:林则徐至交,建藏书楼驰名中外

杨以增,清朝道光二年(1822年)壬午科第2甲第83名进士,官至江南河道总督,著名藏书家,藏书楼海源阁的创始人。

杨绍和,杨以增次子,同治四年(1865年)乙丑科第2甲第22名进士,翰林院侍讲学士,著名藏书家。

海源阁是驰名中外的全国四大私人藏书楼之一。在海源阁藏书史上,杨以增、杨绍和父子俩贡献最大。

据记载,海源阁收藏经史子集四部书总计3263部、288300卷,这样的藏书规模即便与当时全国四大私人藏书楼的另外三家相比,也属鹤立鸡群。海源阁藏书不仅浩瀚,而且多为举世罕见的宋、元珍本。著名藏书家傅增湘称其集“四部之菁英",举“旷世之鸿宝",“琅嬛之府,群玉之山,目不暇给,美不胜收"。

上世纪70年代初,时任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时获赠中国政府的一份国礼,就是海源阁所藏宋版《楚辞》的复印本。后来,海源阁所藏宋元珍本大都被国家图书馆收藏,大部分的明清版本书籍被山东省图书馆收藏。可以说,杨氏父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延续做出了重大贡献。

据悉,杨以增自幼勤奋好学,17岁便考中秀才,“平生无他嗜,一专于书"。海源阁,即是杨以增返归故里为父丁忧守丧时所建。

考中进士后,杨以增历任多职。其中,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任陕西布政使,与时任巡抚林则徐为至交,后因林则徐举荐而任陕西巡抚。次年,升任江南河道总督,官阶从一品。

记者 林志滨

新闻推荐

规划引领理念先行 市中医院成功创建为省中医药文化建设示范单位

近年来,市中医院以满足人民群众中医药需求为出发点,以继承与创新为根本,以彰显中医药特色优势为方向,按照两个“三、四、五”的中医药文化建设理念,不断加强中医药特色文化建设,全方位打造了中医...

聊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聊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聊城明清进士的大义气节:一身铮铮铁骨 满腔家国情怀)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