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逛逛热闹喧嚣的庙会,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走进清静雅致的书店,汲取新鲜知识的营养;来到锣鼓喧天的广场,体验亲身参与的快乐……这个农历新年,聊城市各地处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
新春新气象,新鲜事物焕发勃勃生机,年俗亲情有坚守也有变迁。事实上,春节文化一直在维新不已。从央视春晚开播到短信祝福、网络贺年,再到如今旅游、健身、读书等各式过年潮流,新的文化样态不断孕生蝶变,春节这杯时间的佳酿散发出历久弥新的芬芳。
□本报记者 曹天伟
又是一年春来到。春节期间,聊城市举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广大群众踊跃参与,在享受文化大餐的同时,也让“年味儿”更加浓厚。
走进书店换个方式过大年
2月8日,大年初四,正在读初二的樊祥雨来到新华书店选购图书。“平时上课很紧张,没时间读课外书。今天趁着寒假来选几本自己喜欢的书,就当是休息吧。”樊祥雨告诉记者。
春节期间,聊城市各大书店阅读区内座无虚席,很多学生聚集在这里开启“阅读模式”。暖光流淌的书店里,他们徜徉在书海里,遇上喜爱的佳作,干脆席地而坐,津津有味地阅读。书店工作人员介绍,最受小读者欢迎的就是漫画、少儿名著、百科知识和儿童文学系列。为了满足孩子们假期阅读需求,书店提前做好了各类图书的储备工作,对故事类、历史类、文学类等书籍逐一分类,方便小读者们阅读选购。“一家人在一起看看书,既增长了知识,也暂时摆脱了手机的干扰。”张丽是一名小学教师,春节长假,她有空就带孩子到书店“打卡”。在这里,可以陪孩子一起读感兴趣的绘本,也可以各看各的书,自得其乐。她坦言:“与其去人挤人的景点,不如来泡在书店里更放松。”
传承民俗感受传统“年味儿”
大红的灯笼高高挂起,别致的彩灯璀璨夺目,还有年货摊小贩此起彼伏的吆喝声……春节期间,东昌湖腾龙广场装扮一新,2019聊城(东昌湖)首届新春大庙会在这里举行。
走进腾龙广场,一股浓浓的“年味儿”迎面而来。在雕刻葫芦、木雕等手工艺品展位前,不少市民驻足欣赏;来自全国各地的美食,让游客们大快朵颐;而射击、套圈等趣味项目,则成为孩子们的最爱。广场上人头攒动,热闹喜庆的氛围让人们沉浸其中。市民张昭和妻子带着两岁的儿子来逛庙会,在一处卖糖人的摊位前,小家伙看着糖人的制作过程格外入神。“过年就图个热闹,全家人一起逛逛庙会,既增进了感情,又体会到传统的年味儿。”张昭说。
春节期间,聊城市各地举行不同形式的传统文化活动,让人们体验到传统民俗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升华。临清市面塑协会非遗文化传习基地举办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面塑、剪纸制作。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们自己动手,通过多种技法创作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作品,对非遗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文化惠民舞出村庄新气象
舞台搭到村头,文化送到基层。春节期间,在高新区许营镇李楼村的文化广场上,村民每天都会自发地聚到一起跳舞健身。村里面貌一年一变化,让他们对新生活有了更多的期待。“现在村里喜欢跳舞的人越来越多,我们成立了自己的舞蹈队。大家在一起,既跳舞健身,又拉近距离,乡里乡亲的关系也越来越和睦。”李楼村村民索桂英说。据了解,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2018年以来,高新区还积极组织开展一村一场戏、公益电影放映、文化惠民进村居等系列活动。全年共举办消夏演出64场、补充农家书屋书本18304册,文化惠民政策为村庄带来了新气象。
过年这几天,东昌府区梁水镇土闸村村民曹桂云格外忙活。除了过年的各项活计,她还要组织村里的舞蹈队排练演出、参加比赛。曹桂云参加舞蹈队已经有五年多的时间,几年来,舞蹈队的各项活动基本没落下过。“过去,村里的文化活动很少,大伙吃完饭就呆在家里看电视。现在舞蹈队经常组织表演,很受村民欢迎。”曹桂云说。
2月9日,正月初五,两个小朋友在古楼西新华书店读书。春节小长假期间,读书“充电”已成为聊城市市民过年的新选择。 □本报记者 朱玉东
新闻推荐
罚款10000元,收缴烟花爆竹60余箱 临清:将禁燃禁放进行到底
本报讯近日,临清市公安局治安大队连续查处2起非法运输、储存烟花爆竹案件,分别给予当事人10000元罚款和治安拘留处罚,收缴烟...
临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清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