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德策
本报通讯员 曹 原 刘卫东“李玉芝是咱孝老爱亲的楷模!”走进临清市金郝庄镇肖西村,一提起李玉芝,人人都竖起了大拇指。今年48岁的李玉芝,27年来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孝道,展现了一个农家妇女淳朴真诚的坦荡情怀,诠释着这个普通农家媳妇的博爱、仁慈和善良。“她公公的精神病已经很多年了,在他病情发作时,砸门砸窗、神志不清。公公今年64岁,近几年又添了几种病,有时生活不能自理”。村民谈起来李玉芝,觉得她很不容易,但又无限敬佩,纷纷表示向她学习。“当时也知道以后的日子会很难,但是我觉得立新很孝顺,我愿和他一起承担。”李玉芝说道。丈夫温立新常年打工,维持家里的生活,在家的时间很少,所以家庭的重担基本是李玉芝自己承担。自从和温立新结婚后,她就把家里的担子接了过来,无论春夏秋冬都伺候着这位患病的公公,擦洗身子,喂饭喂药,清理床铺,洗衣服……这看似繁重的工作,成为了李玉芝二十多年里“再平凡不过”的日常。奶奶、公公和李玉芝住在一个院内,李玉芝每天把他们的卧室收拾得非常干净,为防止公公掉下床,还特意为他换了双人床。在公公清醒的时候,时常流着泪对李玉芝说:“你有我这个公公真是倒霉了,我有你这个儿媳是我的福分。”
李玉芝和丈夫有两个孩子,加上两个老人,生活过得拮据。为了家庭多收入一些,李玉芝种了11亩地,其中9亩粮田,2亩棉田,当有人问到:“你为什么还种棉花?”李玉芝说:“两位老人都有大小便失禁,冬天棉衣棉被洗几次保温性就差了,给他们更换新的棉絮用,我们累点苦点不要紧,尽量让他们少一些痛苦,在我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让他们多舒适些。”
李玉芝尊老、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事迹在肖西村家喻户晓,影响着周边村庄的群众,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孝道精神,感染带动村民积极营造“孝老爱亲”的良好风尚。
新闻推荐
12年无音信,七旬父母盼儿归 老人最大心愿是能再见儿子一面,媒体联动寻人盼知情者提供信息
两位老人在家里苦盼儿子回家。(受访者供图)◥高峰当年外出打工,身份证留在了家里。(受访者供图)半岛记者徐杰马上就到...
临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清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