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高田马朝霞姚晓楠曹原
砥砺奋进四十年,运河名城谱新篇。
临清地处鲁西北冀鲁交界处,是著名的中国运河名城、千年古县,是山东西进、晋冀东出的重要门户。改革开放40年来,临清市始终踏着改革开放的铿锵节拍大步向前,临清40年发展史,就是中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一个缩影。
工业总产值约是40年前的549倍
1978年临清市工业总产值2.03亿元,40年后,工业总产值达到1114.6亿元,约是40年前的549倍!数据攀升,折射的是临清工业发展的质量与高度。
1984年开始,临清市进一步完善以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使企业由生产型转向生产经营型;同时积极主动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大力发展具有资源优势的轻纺工业和技术条件较好的机械工业,努力开发生产市场紧俏商品、出口创汇产品和名优新特产品;大力开展对外贸易,扩大出口货源,年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计划,成为聊城地区第一个外贸出口额突破5000万元的县市。
2002年,临清市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工业增加值等主要指标分别达到57.8亿元、5.79亿元、3.39亿元和15.3亿元,均比1997年翻两番;坚持“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建立起门类比较齐全、结构较为合理、总体抗风险能力较强的工业体系,培育形成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龙头骨干企业、百亿产业集群和一批名牌产品。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366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29.98亿元。
2016年,临清市提出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着力抓好提质增效、城乡统筹、生态环保、对外合作、民生改善等工作,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2018年,临清明确提出了打造“一城三区”、建设“富美临清”的发展目标。其中“三区”,即建设以经济开发区为主要承载地的创新创业发展先行区、以轴承产业园为主要承载地的市域西南部轴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以康庄为主要承载地的市域东部新型城镇化试验区。全市形成了以轴承、纺织、农机配件为重点,涵盖汽车、电机、古典家具、商贸物流、特色“种养加”等领域的民营经济产业格局。几年来,工业经济快速膨胀壮大,工业结构不断调整变化,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增强,实现了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工业企业集群化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8月9日上午,临清新华路街道与临清市运河经济开发区正式合并为临清市经济开发区,中共临清市运河经济开发区工作委员会更名为中共临清经济开发区工作委员会,正式实行“区街合一”的管理模式。
“实行‘区街合一’,明确了区域范围,理顺了管理体制,标志着临清市以经济开发区为主要承载地的创新创业发展先行区开始阔步前行。”临清市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新华路街道党工委书记任庆远信心十足,下定决心要把经济开发区打造成新旧动能转换的引领区、创业创新的示范区。
开发区的发展,急需招商引资。8月22日,临清经济开发区与上海东方龙商务咨询有限公司签订招商外包服务协议。根据协议,上海东方龙公司受临清经济开发区委托,以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的商会资源、企业家群体、国际机构、欧美及亚洲发达国家战略合作项目资源、平台优势资源和自身商务方面运营经验和能力,为开发区提供优质的招商外包服务。同时,推介符合经济开发区产业特色的主导产业,像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机械加工、轴承、纺织服装、物流等相关企业入驻。
该协议的签订,标志着临清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方式的重大转变,开创了专业化招商新模式。临清经济开发区正敞开胸襟,以更深入的开放立区,借来第三方的专业资源,引入第三方智慧,打破了招商引资新的突破口。
“烟店是临清市‘一城三区’建设的重要支点,‘西南部轴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构想为今后烟店镇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厘清了思路、提供了条件。”在临清市烟店镇党委书记高保平眼中,如今,烟店这座轴承小镇正积蓄力量,乘着临清整体规划的东风蓄势腾飞。
4月20日,临清市政府、烟店镇政府与山东省温州商会签订了合作协议,打造集生产制造、研发创意、服务配套、绿色生态等为一体的现代化特色城市工业综合体,同步推进轴承产业、企业、产品优化整合,培育行业龙头和知名品牌,推动轴承产业走市场高端化、技术尖端化、质量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的路子。
烟店镇政府与阿里云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投资6700万元建设轴承产业大数据平台,联合中轴协共同发布轴承价格指数、轴承制造业景气指数,建立统一的数据体系,为轴承企业行业定位、市场布局、研发、生产、定价等提供数据支持。轴承产业云引入阿里云Link物联网平台,提高设备接入、平台连接、应用开发效率,形成一个公共资源共享、产业循环完整的有机整体。围绕云平台建设,烟店镇将统一区域轴承公共品牌,统一线上销售,统一信用评价体系,统一物流配送。
临清已逐渐成为全国著名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形成了轴承、纺织及服装、有色金属加工、造纸及纸制品、食品及医药、机械制造等优势产业。到2017年,临清市拥有各类工业企业2700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42家;工业总产值达到1114.6亿元,是1978年的549倍。临清市先后被评为中国轴承之乡、中国蜡染名城、中国棉纺织名城、山东省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市、山东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
38年前的“万元户”出自临清
临清市八岔路镇赵塔头村赵汝兰的长子赵光泽在改革开放40年中见证了农业的发展。1979年,临清开启了农村的改革。这一时期,农业生产责任制由联产到组、联产到劳,到包产到户、大包干,不断深化、不断完善。1980年,临清县八岔路公社赵塔头村一队社员赵汝兰一家种棉花纯收入达到10239元,也成了山东首位见诸报端的“万元户”。卖棉成了“万元户”,赵家的日子就好起来了,不但吃穿不愁,而且当年就添置了5辆自行车、3台缝纫机、2块手表、1台座钟和两台收音机。40年后的今天,赵汝兰的孩子们都各自分家了,兄弟几个人均年收入都在7万元以上。
到2016年,在聊城市率先完成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建立了市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开展了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在稳定粮食产能的前提下,进一步壮大蔬菜、畜牧、林果、水产四大特色产业,积极发展设施农业,2017年新建高效集约蔬菜温室3506个;圆满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省级试点工作,截至2017年底全市流转农村土地34.87万亩;建设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和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成功创建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现代农业的发展。
2017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52.14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60.6万吨,是1978年的4.8倍。农林牧渔业结构不断调整,农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例由上世纪90年代的90%左右,下降到2017年的68.8%;畜牧业产值比重达到21.8%,较1980年增长13个百分点,丁马甲鱼、润林牧业湖羊养殖规模居全国首位。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组织化、标准化,聊城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5家,“三品一标”认证125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6年的575元增加到2017年的242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84年的419元增加到2017年的12196元,分别增长41倍、28.1倍。
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我们这里温泉、地暖、天然气一应俱全,冬天再也不怕冷了,还不用我们掏一分钱。”在临清市戴湾镇水西村,一排崭新的老年公寓前,几位老人正促膝而谈,而他们都是曾经的危房户。
临清市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健全工作机制,压实扶贫责任,狠抓措施落实,下足“绣花”功夫,取得阶段性成效。2016年,全市有85个省定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5045户55877人;到2017年末,建档立卡贫困户只剩下1968户3483人。
改革开放以来,临清市牢固树立和不断增强群众观念、宗旨意识,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把增强人民福祉作为第一追求,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切实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和社会保障等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实施各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惠民工程,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让全市人民生活得更加富裕、更加幸福,朝着全面小康的目标不断迈进。
临清市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全市卫生机构拥有床位和卫生技术人员数量由1978年的905张、1166人,增长到2017年的3456张、3859人;公立医院药品“零差价”销售、大病救助、农村老年人免费健康查体等制度从无到有,分级诊疗制度加快建设,公共医疗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幅增长,交通、通信等支撑条件快速发展,城市面貌发生巨大改变,构建起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新格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建成区面积由2001年的16.5平方公里增长到2017年的39.6平方公里,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8.1%;现代化交通网基本形成,京九铁路贯穿南北,8条国省道和高邢高速、德上高速、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在临清交会,即将建设的京九高铁在临清设立站点,形成了四通八达、快捷畅通的综合交通网络;截至2017年底,全市公路里程达到1933公里,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左右;持续加大教育投入,着力优化师资队伍,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城乡实现9年制义务教育;在聊城率先创建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2017年,实施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全面改薄”项目,夏季高考本科录取人数首次突破2000人,本科录取率蝉联聊城市第一位。
100多年前,国学大师季羡林出生在临清市康庄镇官庄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康庄镇是临清“一城三区”建设中东部新型化城镇试验区的主要承载地,国学文化的内涵已深深植入了这座城镇的建设规划中,国学特色小镇正显露出它的亮丽风貌。
康庄镇启动对季羡林故乡官庄村的整体规划,通过季羡林故居提升、憩园改造及周边坑塘规划、季老儿时玩伴故居、季老启蒙老师清末秀才马景恭故居等,将再现季羡林童年时代的情景。与此同时,与临清市苗圃林场相互融合,设计旅游观光线路,建设国学培训学校及农业体验园、畜牧科普推广园,形成学国学、观林木、游田间,体验农耕、科普推广的乡村旅游片区。
40年来,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居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明显,在点滴的民生改善中,找到了生动而深刻的注脚。从就业到养老,从医疗到住房,幸福花开的故事生动地写进了人民心间,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以运河文化促旅游发展
临清中洲古城区由元代运河、明代运河和卫运河交汇环抱形成中洲之地。在历史上是临清运河古城繁华所在,至今仍保存着原有街巷格局,留存有运河钞关、鳌头矶、清真寺、二闸口、问津桥、会通桥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有冀家大院、汪家大院等古民居以及大宁寺、县治遗址、工部营缮分司遗址等重要的古建筑,是山东省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
拂去传统文化的蒙尘,临清为古城与大运河遗产张扬神韵,着力挖掘运河文化资源,将按照双轴、三区、两节点,着力把中州运河古城打造成山东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把临清打造成为全国大运河文化带重要节点城市,打响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品牌。项目完成后,全国的游客有望穿越到明清时期的临清,体验昔日的繁华盛景。深入实施“讲述临清记忆”系列保护传承工程,举办系列文化论坛,用好用活“一文一武”等名人资源和红色资源,搜集临清历史名人、重大历史事件,讲好临清故事,塑造以运河为代表的地域特色文化品牌;
“临清砖,北京城”,这是在临清当地流传了几百年的一句赞语,意指临清贡砖在古老北京城的兴建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敲之有声,断之无孔,坚硬茁实,不碱不蚀”的独特品质,临清贡砖便源源不断地沿着京杭大运河运往北京。如今,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临清贡砖复烧成功后,不但在国内供不应求,而且每年出口几十万块,成了室内装修的高档货。
临清市实施“文化+旅游”融合工程,立足临清名胜、名产、名吃等特色资源,传承发扬贡砖生产、济美酱菜等传统技艺,加快建设古沙洲森林公园、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等旅游景区,打造运河观光游、胡同文化游、生态体验游等特色线路,把运河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对外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临清市着力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大力推进文化小康建设,统筹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场馆总分馆制、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等工程,鼓励各级公共文化设施、各类文化机构联动开放。组织开展农民艺术节、送戏下乡、送电影进村等群众性文化活动,让更多的群众享受文化发展成果。实施“文化+”战略,推动文化与餐饮、商贸、娱乐等领域融合发展,培育文化新业态。深入开展“四个文明”创建、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评选等活动,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再次站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节点上,临清挺立潮头再出发,努力在新时代书写新篇章!
新闻推荐
这个国庆,不远行,因为儿子说要去学校写作业,我们依他我们陪他。这个国庆,大多数人都满天满地地去了旅游,都去寻找前世之旅今生...
临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清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