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演员的眼神很到位。文/图半岛记者黄靖斐
“当哩咯当,当哩咯当,闲言碎语不要讲,表一表好汉武二郎,那武松学拳到过少林寺,功夫练到八年上……”作为曾经风靡一时的传统曲艺形式,山东快书给无数观众带去了欢声笑语。10月10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讲好中国故事\’首届山东快书汇演”(青岛赛区)在青岛市文化馆群星小剧场举行。此次共有14个优秀节目参加汇演,最终9个节目获得提名奖。
节目贴近现实包袱多
10月10日19:00,随着叮叮当当的铜板敲击声,经典传统曲艺山东快书表演在青岛市文化馆群星小剧场拉开帷幕,参加比赛的演员们也登上了舞台。第一位参赛选手赵磊带来了《蒋干盗书》,一开场就把观众吸引住了,接着第二组选手李海梁、李桂英带来现实主义题材的《果树风波》,现场观众听得津津有味。此外来自青岛科技大学的王泽琨表演的《大闹马家店》,表情动作十分贴切丰富,著名相声演员大新带来《李逵夺鱼》,将相声和快书结合,惹得现场笑声阵阵。
当天汇演的很多节目都比较贴近现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比如《果树风波》《习惯》《列车情缘》《闯红灯》《撞车之后》等,也有传统的《武松打虎》《李逵夺鱼》《蒋干盗书》等。参加此次山东快书汇演的演员有50余岁的老人,也有不到10岁的孩子,表演《列车情缘》的演员张智慧只有9岁,也是当天参加汇演最小的演员。孩子们虽然年龄小,但气势并不输,一打板二说唱,有模有样,打板节奏明快,说唱合辙押韵,引得台下观众拍手叫好,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参赛演员水准高奖项多
山东曲协顾问、青岛曲协主席闫成山认为,“山东快书这种艺术形式,是我们山东人自己的名片,也是山东最具表现力的曲艺,群众基础特别雄厚。此次山东快书汇演的主题就是充分运用山东快书,来演唱、讴歌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成就,讲好中国故事、山东故事、青岛故事。”
对于此次汇演的节目,闫成山透露,当天参加汇演的节目共14个,15个演员上台表演。“参赛演员水准非常高,比如表演《蒋干盗书》的赵磊、《撞车之后》的王超,都获过多次大奖,中央电视台还播了好多次王超的《打票车》。”当天小演员们的表现也都不俗,闫成山给予了鼓励,“4个小演员分别是12岁的郑人通,10岁的范俊明,9岁的张智慧,以及11岁的马子洋,他们都参加过全省的大赛,获过奖项,还是很有实力的,这些小演员都是后备力量,也说明咱们传统的曲艺艺术后继有人”。
创作上再烧把柴加把劲儿
山东快书是山东最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曲艺形式,发源于山东临清、济宁一带,具有悠久的历史。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谈到目前青岛“山东快书”的现状,闫成山认为已经开始呈现繁荣的苗头。“山东快书在青岛,现在至少有四五个老师在培养学生,每一个老师大概都培养几百名学生”。
对于青岛曲艺艺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闫成山认为,“主要还是作品上缺少新意,当然不是说岛城的曲艺作者不努力,但是怎么样把传统的曲艺艺术与现代的元素巧妙地融合起来?我们要在创作上加一把劲儿,再烧一把柴。”此次赛事在青岛设置分赛区,也是对青岛曲艺实力的一种认可与看重,闫成山希望此次借全国山东快书大赛的契机,亮出青岛曲艺的真正风采与实力。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讲好中国故事\’首届山东快书汇演”由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曲协山东快书艺术委员会主办,山东省曲艺家协会、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青岛市文化馆、青岛市曲艺家协会、青岛创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当天的“青岛赛区”汇演,最终王超的《撞车之后》,韩龙的《天下无贼》,赵磊的《蒋干盗书》,李海梁、李桂英的《果树风波》,大新的《李逵夺鱼》,姬生虎的《武松打虎》,郑人通的《习惯》,张智慧的《列车情缘》以及王泽琨的《大闹马家店》等9个节目表现突出,获得提名奖,参加山东省复评。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讲好中国故事\’首届山东快书汇演”分初赛、复评、决赛三个阶段,面向全国征集作品,聊城、淄博、青岛三个分赛场经初赛选拔的优秀选手代表山东省进入复评。作品经专家复评后进入决赛,决赛在济南举行。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夏旭光本报通讯员姚晓楠老话常说“人过五十不学艺”,然而临清有一位叶成鑫老人,退休之后才开始了学艺生涯,如今,他...
临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清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