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杭运河的建设和开发中,有一个人厥功至伟。他疏浚会通河,筑建戴村坝,开挖小汶河,建南旺运河分水枢纽等工程,确保漕运畅通。他就是明代杰出的水利专家、运河治理的重要人物——宋礼。
宋礼的生平
宋礼,字大本,河南省永宁县(今洛宁县)人。生于元朝至正十八年(1358年),卒于明永乐二十年(1422年)。自幼聪颖悟知,好学有志,精于河渠水利之学。明洪武年间先后为进士、山西按察佥事等职。朱棣称帝后,先后任礼部右侍郎、工部尚书等。因治运有功,多次受到皇帝表彰。据《明史·运漕证序》载:“元开会通河,其功未竣,宋康惠踵而行之,开河建闸,南北以通,厥功茂哉。”永乐二十年(1422年),宋礼二次奉命到四川采购木材,积劳成疾病故,卒年64岁。
宋礼的治水实践
元代会通河开通后,京杭运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南北贯通。但由于地势等原因,为解决会通河水源不足等问题,元代建设堽城坝,通过引汶水入洸河,洸水流至济宁会源闸(又称天井闸)分流南北济运。由于济宁地势比南旺约低7米,洸水入运后,水量小时很难达到运河“水脊”南旺段运道,水源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元朝末年,会通河被黄河决口泛滥的泥沙所淤积,运河中断。明初建都南京,南北大运河没有受到重视。洪武二十四年,黄河决口于河南原武县黑阳山。自济宁至临清四百五十里淤塞,水运不通。明成祖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后,为实现南粮北运的需要,决定改造大运河,保证漕运畅通。
永乐九年,皇帝采纳济宁州同知潘叔正建议,重开会通河,命工部尚书宋礼、刑部侍郎金纯、都督周长等、督其工役。
宋礼等人奉旨治理漕河,他“广寻博访”“测地而度高卑”,通过实地勘测,精心策划,制定了治水方略和措施。
一是制定治水方略。宋礼深入民间,查看沿运水系、地形,访问群众。在汶上县城东北白家店村,遇见乡官白英。白英虽居乡里,但为人刚正不阿,见宋礼“布衣微服”,深入民间寻求治运良策,便把他多年积累的治水通航的想法告诉了宋礼。宋礼采纳白英的建议,制定了“借水行舟,引汶济运,挖诸山泉,修水柜”等治水策略。
二是疏通会通河。永乐九年,根据济宁州同知潘叔正的建议,工部尚书宋礼等人奉命征调民工165000多人,重点疏通山东丘陵地带的会通河段(从临清到须城安山),疏浚会通河。
三是建设引汶济运工程。主要有三项,即筑戴村坝、开挖小汶河和建设南旺枢纽工程。戴村地形两岸夹山,坝基稳定,距南旺较近,直线距离只有38公里,是分汶济运最好的制高点。戴村坝初建时为土坝,“坝长横亘五里十三步,遏汶全流”。又在戴村坝上游大汶河南岸开引河一道,名称小汶河,长90里,纵贯汶上县至南旺入运河,作为引汶水渠。同时在戴村坝上游大汶河北岸坎河口(大汶河支流),筑一道滚水坝(沙坝),当大汶河水量小时,可拦汶水不傍泄,当水量大时起到溢洪的作用,破沙坝泄入大清河,以确保戴村坝、小汶河及运河的安全。坎河是引泉入汶的河道,也是汶水涨溢的溢洪道。“汇诸泉之水,尽出汶上,至南旺,中分之为二道,南流接徐、沛者十之四,北流达临清者十之六。”经民工9年的辛勤劳动,终于完成了这项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
同时开展闸坝建设。“自分水北至临清,地降九十尺,置闸十有七,而达于卫;南至沽头,地降百十有六尺,置闸二十有一,而达于淮。”
四是建设辅助工程。宋礼完成了南旺分水工程以后,又考虑到北河水小,于是在张秋西南开汊河一道,上达汴梁(河南开封)于金龙口建坝,分黄河之水于张秋以济北运。又命金纯在汴梁之北,从金龙口开黄河故道,筑堤导河,从而到达鱼台(山东鱼台县)塌场口,以增加南运的水量,确保会通河水量充足。
通过疏浚会通河,建设南旺镇枢纽,建设戴村坝等工程,修缮堽城坝,利用天然地形,扩大南旺、安山、昭阳、马场等处的天然湖泊,修建成“水柜”,设置“斗门”调蓄水量,引泉入河,使之河河相通,渠渠相连,湖湖相依,联成巨大水系,做到水系联网,使会通河得到了可靠的充足水源,基本解决了会通河畅通和水量问题。
宋礼治河的历史功绩
宋礼治理运河,“经营五载,永乐十三年告竣”(《宋礼庙碑记》)。通过系统治理,明代彻底解决了运河问题,保证了漕运畅通。从此,沟通南北的大运河畅行无阻,漕运能力大大提高,每年从东南运粮米几百万石(最高达到500万石),接济京师,以致海运遂罢。大运河真正成为南北交通运输的大动脉,对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内河航运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为表彰宋礼的功绩,明洪熙元年(1425年)二月,皇帝遣礼部员外郎杨棐谕,祭祀故工部尚书之灵。为纪念宋礼治水有功,正德六年(1511年)祭祀,七年于汶上南旺会通河上敕建祠,建庙宇于南旺分水龙王庙之左,宋礼被尊为河神。在汶上、南旺建祠和庙并塑神像,供后人每年祭祀。万历元年(1573年),被封为“开河元勋太子太保”,谥号“康惠公”。命嫡长孙一人送监读书,嫡次孙四人赴南旺守祠,专管奉祀,拨给附近湖地10顷,永远管业,免派门丁差役,以示优恤。崇祯十五年(1624年),又赠给祭田二百八十顷。清代康熙、乾隆两朝皇帝对宋礼进行追封,对其后代特别抚恤,清朝雍正时,敕封为“宁漕公”,光绪五年(1879年)朝廷追念治河名臣宋礼的题词:“宋尚书圣德神功不居禹下”,敕封显应大王。
(徐廷昌)
联系方式:
邮箱:sdslxc@shandong.cn
电话:0531—66572192
?引汶济运工程示意图
新闻推荐
脑瘫女孩“黑户”3年,难享医保优惠政策驻村“第一书记”帮圆户口梦
本报聊城9月28日讯(记者李军)9月21日,临清市青年路街道朱庄居委会沈灿恒和妻子王苹很高兴从北京打工回来过中秋佳节...
临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清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