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片本报记者郭庆文唐学钰
“这是孩子跟我们的合影,这是一岁的时候……”5月9日下午,在临清市大辛庄镇孙庄村一处院落里,妻子雷云珊把儿子小松松生前的照片拿出来,解浩坐在客厅的沙发上,面对摆满桌面的照片,用手指轻轻抚摸照片中肉嘟嘟的脸,这位“硬汉”眼圈红了。
1991年出生的解浩,是临清市公安消防大队新华中队一名政府专职消防员。3月16日,年仅3岁的长子因病去世,正在封闭集训的解浩深夜赶回家,只见了孩子最后一面,处理完孩子的后事,立即归队集训。
此后,在为期3天的全省公安消防部队冬训比武期间,解浩获得了全省400米疏散物资项目第三名及60米肩梯项目第九名。入伍6年来,解浩参加灭火和抢险救援1500多起,营救遇险群众50余人。
9日下午,解浩和妻子在翻看儿子生前的照片。
扫码观看视频报道
3岁儿子夭折
他五天处理完后事归队
“每个月只能陪孩子一两天,虽然孩子不会说话,但每次回家,只要我抱着,孩子就不找别人了。”解浩轻声地回忆与儿子的相处,这一个半月来,他和妻子尽量避免提起夭折的长子。
解浩有两个儿子,长子小松松出生38天后因脑出血造成脑瘫,长期打针吃药。今年3月15日,孩子突然病重,奄奄一息,正在聊城封闭集训的解浩接到消息时,已是深夜。
“集训的时候,我哥来接我,说孩子想我了,心里就有一种不好的预感。看到孩子在床上抽搐,我怎么也没想到孩子病得这么重,一下哭了,感觉愧对孩子太多了。”解浩低着头说道。
3月16日当天,年仅3岁的小松松不幸夭折,解浩悲痛不已,难以原谅自己。新华中队指导员赵冲是解浩的领导和战友,得到消息后,立即赶到家中劝慰解浩,慰问他的家人。
赵冲说,本想让解浩在家里多休息几天,但解浩强忍悲痛,仅用了5天时间便处理好了孩子后事,离开了此时正需要陪伴的亲人,毅然回到集训队,并主动请缨,继续参加训练。
4月,在为期3天的全省公安消防部队冬训比武期间,解浩获得了全省400米疏散物资项目第三名及60米肩梯项目第九名的个人好成绩。
6年营救50余人
“不是军人胜似军人”
“做一名军人特别帅!”解浩从小就有一个军人梦,向往军装、军营,十几岁的时候就他跟着退伍的老兵训练体能,身体素质特别好。“作为一名专职消防员,应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起到带头作用。”解浩常说,普通的士兵在平凡的岗位上一样可以干出非凡的业绩。
解浩的战友,新华中队宇航班副班长陈组延说,尽管不是现役军人,但在训练场上,解浩时刻鞭笞自己,暗下决心要练就一流的消防业务技能。他每天多做200个仰卧起坐、200个俯卧撑等都是他为自己加的“小灶”,也是他每天的“必修课”。
在灭火和抢险救援的战斗中,解浩凭着多年的经验,过硬的本领,精湛的技能,关键时刻敢于“亮剑”,在参与处置“5·11”油罐车泄漏事故、塔湖沉车事故等一系列急难险重任务中表现出色,彰显了消防铁军形象。
据了解,2012年入伍以来,解浩参加灭火和抢险救援1500多起,营救遇险群众50余人,先后三次荣获聊城市公安消防支队优秀政府专职消防员,2014被山东省消防总队表彰为“训练标兵”,并在2017年“十九大”安保任务保卫中,因个人成绩突出,被聊城市公安消防支队推选为“火线入党”人员。
愧对父母妻儿
受伤从不敢告诉家人
“平时家里有事儿,轻易不敢告诉他,怕他出警的时候分心多想,最怕他受伤。”解浩的妻子雷云珊说。
在战友们眼里,解浩是个好战士、好兄长,但在他自己心里,他觉得自己不是一个称职的儿子、称职的父亲、称职的丈夫。入职以来,中队人员少、任务重,他常常没有时间回家探望。所以怀着对家人的愧疚,每次回到家,解浩都抢着做家务、看孩子。
“怕我们担心,受伤了也不说!”解浩的母亲辛秀芳说,2017年一次出警中发生事故,解浩腰部受伤,在医院治疗多日不敢告诉家里。“他哥哥2008年去汶川地震现场救援,都没跟家里说一声就走了,几天后给他打电话才知道情况。”辛秀芳老人的两个儿子都是消防员,老人为有两个消防员儿子骄傲着,却也始终记挂着孩子们的安全。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张英东本报通讯员韩笑绚暴露在空气中的根系上喷洒着配比好的营养液,悬浮在空中的秧苗上长出青翠的西红柿幼果。4月4日,临清市青年路街道朱庄村村民朱允兴的牧青家庭农场内,记者见识到了神...
临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清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