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吕 臻
本报通讯员 程 源
3月22日,记者走进临清市老赵庄镇车子周村,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大型冬暖式蔬菜大棚映入眼帘,棚中,长势喜人的各类新鲜果蔬透露着丰收的喜悦。“多亏了康书记,现在除了流传土地的租金,我在基地打工也可以挣一部分收入,以后日子会越过越好!"正在大棚里采摘黄瓜的贫困户李红英说。
可就在五年前,李红英还不敢想象能够过上现在的生活。那时候,车子周村还处于农业结构单一、村“两委"班子不健全、村民生活落后的境地。李红英口中的康书记叫康梅,是带领该村华丽蜕变的带头人。
2012年,时任村妇女主任的她毅然接下村党支部书记的担子。上任伊始就把修路定为首要任务。她多方协调上级财政拨款,并层层宣传发动,村“两委"干部带头捐款、村民自愿捐款……1个月内筹得资金17.8万元。就这样,村里的羊肠小道变成洁净宽阔的混凝土道路,村大路两侧实现了硬化、绿化、亮化,彻底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路修通了,如何让村民摘掉穷帽子,又成了萦绕在康梅脑海中的问题。除了土地,车子周村没有任何产业基础。她结合外出学习考察的经历,萌生了建设冬暖式蔬菜大棚的想法,却招来一致反对。因为村里曾经建设过日光温室,由于缺乏技术和销路,部分村民投资打了水漂,以致“谈棚色变"。康梅转换思路,引进有资金保障和管理经验的种植公司,在村里率先投资建设冬暖式蔬菜大棚。项目确定后,土地流转又让康梅犯了难:百姓对土地依赖性强,宁可粗放经营,也不愿流转出去。“再硬的硬骨头也要啃下来!"不少村民仍然记得当时康梅在村“两委"和村民代表大会上掷地有声的表态。确定土地流转每亩补助1100元后,康梅一户户地做工作,让村民吃上定心丸,纷纷自愿流转土地。两个月后,近500亩土地全部流转到位。“2016年12月,一期投入资金1.1亿元,集蔬菜大棚种植、储运销售、麦种研发培育、生产加工为一体的临清康千顷种植基地开始筹建动工。"漫步于田间地头,康梅自豪地介绍到。几年来,一座座高标准蔬菜大棚拔地而起,瓜果满棚,产生丰厚效益,大棚种植技术广泛传播,带动了300余名村民就业。
进入村委22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5年多,康梅如今鬓染白霜。“五年付出太多,很苦很累,但心里快乐,乡村振兴就需要咱基层干部群众奋斗实干。"康梅说,看到村民脱贫了,村容变美了,民心凝聚了,一切都是值得的。
谈及该村未来发展,康梅早有规划:投资2.9亿元建设蔬菜大棚二期工程;以蔬菜基地为平台,让村民掌握种植技术,建起自己的大棚,实现致富增收;结合当地大棚较少的区位优势,由设施农业向观光农业延伸,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等附加消费,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共同富裕……
新闻推荐
村民忙碌着整理捆扎、搬运杞柳枝条装车。“今年我们村通过发展杞柳种植产业,年底村集体收入大大超过3万元,全村42户贫困户,完成脱贫39户,现余3户未脱贫,基本实现脱贫目标,今天这里装运的就是其他...
临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清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