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高田报道
本报聊城讯6月17日,“风从运河来——2016全国网络媒体聊城行”活动结束,来自中央、省、市三级30多家媒体的记者,沿着京杭大运河聊城段进行了为期3天的集中采访,着重宣传了聊城的运河文化。
3天时间里,30余家媒体记者顶着炎炎烈日,依次走进东昌府区、阳谷县、临清市,行走在大运河两岸,参观了许多与运河相关的文物景观,包括位于东昌府区的运河文化博物馆、山陕会馆,阳谷县的运河三镇,临清市的运河钞关、鳌头矶、舍利塔等。采风团的记者们还观看了东昌葫芦、木板年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工艺;欣赏了山东快板《武松打虎》、临清京剧《状元媒》、临清武术潭腿等艺术表演;并在专家的带领下,走进临清胡同,穿过老街小巷,亲身体验临清传承200余年的胡同文化。
聊城是受运河文化影响较早的地区,隋朝开凿的京杭大运河北段的永济渠就流经现在的聊城西部,对于隋之后唐、宋、金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元代对古运河进行了比较大的改造,开凿了纵贯聊城腹地的会通河,明清两代又对会通河进行了多次疏浚和改造,使其成为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交通和经济大动脉,为聊城带来了数百年的经济和文化繁荣。目前聊城因当年运河漕运而兴起的城镇、文物古迹及运河沿岸附近的古老文化遗存仍然星罗棋布,成为古老运河一组特色鲜明的文化景观。
新闻推荐
□宋延力左丰岐据气象台预报,19日到21日,临清市将迎来一次持续性、大范围的强降雨过程,并伴有雷电和强风,势必给临清市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严峻考验。为确保强降雨中电网的强韧性及设...
临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清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