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清市西胡村,一座没有院墙、大约30平米的破旧平房里住着齐子旺一家五口人。
10月18日,我们走进齐子旺的家,看见来了陌生人,这个12岁的男孩羞涩地低头不语。桌上还摆着他刚写了几行字的作业。看到来了人,90多岁的爷爷扶着床边努力坐起来,朝笔者双手合掌拜了拜,拄着拐杖打算起来,齐子旺赶紧起身跑过去扶着爷爷坐到一个早已看不出它本来面目的残破的沙发上。站起来的齐子旺比同年龄的孩子要瘦小很多,1米5左右,不到70斤的体重,穿着一条略微有些短的裤子,穿着家里亲戚给做的布鞋。他的母亲和姐姐智力都有障碍,姐姐一看见陌生人就赶紧跑出了门,妈妈坐在床边好奇地看着来人。
快60岁的父亲在去年患上了严重的消化器官疾病,在公益组织的帮助下,刚刚做过大手术。今年,父亲总感觉亏欠家里的太多,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9月份住进了聊城的医院,需要进行3个月的封闭治疗。没有了唯一的经济来源,一家人的生活捉襟见肘,只靠着村里的低保勉强度日。老弱病残组成的这个特殊家庭,12岁的齐子旺不得不独自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任。
齐子旺每天的生活从清晨5点准时开始。先在煤球炉上炖上锅,熬点简易的稀饭,扶爷爷起床帮他穿好衣服,再把妈妈和姐姐喊起来洗脸刷牙。等家人收拾好,锅里的稀饭也差不多了,切上一碟咸菜,这些就是一家人的早饭。忙完这些,他趴在爷爷耳边大声说:“爷爷,桌子上还有昨天的剩菜,你在炉子上热热,中午热两个馍馍再吃。”匆匆赶往学校,临出门又扭头喊道,“爷爷,把换下来的衣服放盆里,我放学回来洗。”从家到学校还有7里路要走。晚上放学回到家,天已经快黑了。写作业、做饭、收拾、洗衣服、服侍爷爷睡觉……晚上11点多,再给炉子装两块煤球,他才能睡觉。
指着院子里堆放的玉米,齐子旺告诉笔者,是大爷和叔叔在周末的时候帮他一块掰完的。这刚种上麦子,齐子旺周末还要去地里看看麦子的长势,判断一下用不用浇水。父亲生病后,家里6亩地的重担也落在了齐子旺瘦小的肩膀上。家务虽然繁重,但12岁的齐子旺依旧有一颗孩子爱玩的心,家里的一个破篮球成了他的宝贝,一闲暇下来,他就拍着球在院子里练习,只有这时候,他的脸上才出现了他这个年纪该有的笑容。
“学习明星”、“寒假书写标兵”……斑驳的墙面上,张贴着齐子旺获得的荣誉奖状。“子旺自小学习就拔尖,这个家庭赘了他的脚啊。”齐子旺的小学老师景安峰惋惜地说。景安峰一直默默资助着他,有空便过来串门,给家里买些生活用品。他像嘱咐自己的孩子一样,事无巨细。“以后做饭就用刚给你买的煤气炉,没气了我再去充。”“上次给你的100块钱还有吗?”“我买笔花了5块钱,还剩95。”……事实上,齐子旺不想让老师担心没说实情。前两天智障的姐姐拿着家里仅有的95元钱去买葱,回来手里拿着几棵葱,钱就剩52了。
2014年初,齐子旺被评为“临清市十佳孝心少年”。最近,临清贴吧和微信朋友圈里,以“点滴小爱让爱接力”、“不让孝心少年再次遭遇不幸”等呼吁被不断转发,开启了一场场爱心接力,短短十天时间里,就筹到7200元善款。除此之外,临清的爱心人士还自发地购买了羽绒服、洗衣液、食用油、面粉、羽绒被等价值3000元左右的生活用品送到齐家。最让齐子旺高兴的是,他们还给子旺送来了一辆自行车,以前上学都是靠步行,光在路上就得用一个小时。这样好了,省出时间来能忙不少事呢!
说到以后的日子,90多岁的爷爷总忍不住落泪:“子旺的爸爸这一病,以后这个家可怎么办啊。”每当这时,齐子旺就会安慰爷爷:“别担心,爷爷,我来当家里的顶梁柱。”
12岁孩子的承诺,坚定而温暖。
农村大众报通讯员姚晓楠
马朝霞
新闻推荐
□宋延力张思凯今年以来,国网山东临清市供电公司认真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全面实施服务百姓、服务社会落地工程,全体干部职工恪守“你用电、我用心”的服务理念,以实际行动...
临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清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