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聊城市召开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现场推进会,市长王忠林提出,要确保年底前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与此同时,还要围绕长效管理在机制上下功夫,建立起“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运转机制,真正使村容村貌有变化、乡村文明有提升、乡村文化有发展、村民生活方式有改变。
目前这项工作进展如何?近日,本报记者深入聊城各县市区乡村,对此进行了调查。
□本报记者杨秀萍王兆锋
82岁老人心里亮堂了
同一个人、同一条巷,不一样的环境、不一样的心情。
平整、清洁、绿色掩映……看着门前小巷一点点变美,莘县柿子园乡张大庙村82岁的张大爷笑得合不拢嘴:“从来没这么干净过,再也闻不到那臭烘烘的垃圾味了,走出家门,心里头亮堂堂的。”
9月19日,张大爷告诉记者,他在这住了几十年,以前整个村子脏乱差,垃圾成堆没人管,一到夏天就散发出刺鼻的臭味。而现在,街道卫生天天有人打扫,村民的垃圾也有地方倒了,而且每天还有人来将垃圾运走,再也闻不到臭味了。“没想到一大把年纪了,还能过上和城里人一样干净整洁的生活。”张大爷说。
“美丽村落是我家,农村不比城里差;家家讲卫生,户户比洁净……”走进东阿县高集镇庙杨村,一条条喜庆的条幅格外显眼。放眼整个村庄,整洁的村容更是让人眼前一亮:一条条硬化村道、一排排整齐的房舍,村内街道干净整洁,道路两边有花有草,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绿色的垃圾桶。
说起如今村里的环境变化,61岁的杨芸泽深有感触。杨芸泽是庙杨村的一名保洁员,半个月前刚刚穿上这身橘红色的工作服。他告诉记者,村里共有2名保洁员,每个月工资300元,他负责两条路的清扫。沿着杨芸泽扫过的街道走下去,那整洁的路面,优雅的环境,让人不禁为之慨叹。“看看现在的乡亲,看看现在的村子,咱们农民多少年的卫生习惯改变了,现在出门干干净净,像在城里生活一样。”杨芸泽话语间透着幸福和自豪。
生活垃圾扔在家门口,柴禾垛堆在路边,各色塑料袋随风飞舞……这是许多聊城人记忆中的农村面貌。随着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实施,村里有了垃圾箱、保洁人员,“三大堆”不见了,聊城的乡村正一天天变美。
积极探索各有高招
聊城市文明办副主任姚清昌认为,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建立“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新模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破解“垃圾围村”难题,实现村容整洁,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有效做法。
冠县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中,结合实际,摸索走出了一条垃圾总量减少、资源再生利用、管理一杆到底、投资数额不高、操作简单快捷、社会效益显著的新路子。由县政府批准注册成立政和垃圾处置服务中心,全面负责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从保洁、垃圾清运、分捡到转运由公司全面负责,属于“城乡一体、一杆到底”的作业模式,舍弃了中间衔接环节,杜绝了偷懒耍滑、推诿扯皮。
垃圾终端处理设施、中转运输设施、村镇垃圾的统一运输等,是支撑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坚实基础。而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为强化经费保障,冠县针对经济欠发达、财政不富裕的县情实际,创新城乡环卫一体化资金投入机制,在县财政承担每年300余万元县垃圾处理厂垃圾处理费的基础上,采取“建设资金财政统筹、转运费用三级共担”的办法,全县10处垃圾分捡转运站建设及配套资金2300万元由县财政负责筹集;日常垃圾转运费用由县、乡、村三级共担,按每户每年150元的标准进行统筹,以3∶3∶4的比例分别承担,统一上缴县财政,由县财政统一拨付专业公司运营。
为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环卫领域,实现管干分离,临清市率先实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市场化运作,以政府买服务的方式,以奖代补为保洁公司发放环卫补助,并出台严格的考核办法,推动形成良性竞争作业,保障环卫质量,让农村百姓真正受益。
为解决垃圾“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导致的垃圾处理厂容量不足问题,临清市与北京桑德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年处理30万吨生活垃圾发电项目建设协议,总投资约4亿元,采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处理工艺,工程按年处理生活垃圾30万吨的总体规模设计,年可转化为7000万度电能。目前项目正在办理环评等手续。
健全长效机制
为确保环境治理后不反弹,聊城市各县(市区)既管眼前、更管长远,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进一步确立完善了城乡生活垃圾“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收运处置机制。“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提升农村环境卫生水平,我们主要从加大监督考核力度入手。”莘县住建局局长王业军说,为让道路保洁、垃圾清运工作全部实现规范化、专业化、长效化,莘县成立了专门的大督查指挥部,两个月进行一次观摩评比,排名在后两名的乡镇将被挂上黑旗,乡镇书记将被约谈。王业军介绍,截至目前,莘县督导检查简报已出版到第22期。
高效的投入、严格的考核,不仅改善了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更推进了聊城市城乡环卫一体化的进程。全市农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们的素质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
高唐县琉璃寺镇南姜村是当地有名的楹联文化之乡,村党支部书记姜光军告诉记者:“俺村现在可干净了,以前麦收、秋收时,满大街都是麦瓤、棒子皮,非常杂乱。现在别说街上,坑里沟里都没有乱倒垃圾的了。再看看各家门上贴的楹联,全村的文化氛围正越来越浓,村民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新闻推荐
□杨秀萍柳景翠报道本报临清讯近日,省经信委下发《关于公布2014年度山东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的通知》,临清市烟店轴承产业园成功入选。烟店轴承产业园自2012年成立以来,...
临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清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