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县新兴产业园智慧园区大数据平台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朱海波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朱海波通讯员许永飞崔岩
正月十五刚过,位于冠县新兴产业园的龙马特种纤维公司红火开张。“以前我在南方沿海发展,现在在这里安家,传统的染色造成极大的环境污染,而我们生产的反光线‘一出生’就自带颜色,市场前景好着呢。”公司总经理马建新是个“95后”,他对企业的发展信心满满。
与这家企业同时开工的,还有恩诺基生物、喜佳佳宠物食品等20余家企业。一派热火朝天的开工景象与半年前的荒凉、几年里的无人问津形成鲜明对比。
搁置争议 立即开发
在大多数冠县人尤其是领导干部那里,曾经的赛雅产业园是个不愿提及的地方,不愿提是因为事情复杂,各种遗留问题如同一个个难解的疙瘩,让人无从下手。
是脓包总要挤破,早挤比晚挤好,是伤疤总要揭开,早揭比晚揭好。2019年,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启动,行政体制瘦身,市场功能扩容。作为处置这一历史遗留问题的主体,冠县华冠资产运营有限公司接手这一烫手山芋,2020年5月28日,公司总经理张喜江带领几名员工入厂查看,半拉子的厂房、随处可见的垃圾堆、荒草没过膝盖、断水断电……要多荒凉有多荒凉。
如果按常规处置,不知要耽误多少时间。经多方协商,边处理问题边建设边招商的思路形成,并付诸实践,张喜江形象地称之为“搁置争议、立即开发”。
筑巢引凤 齐鸣共赢
2020年11月26日,华冠公司入驻园区半年后,冠县双招双引大会召开,31家企业现场签约。
山东同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公司总经理刘子磊是冠县人,一直在外地做生意:“我们租了3000平方米的厂房,去年12月入驻,今年1月20日项目就开工了,随着规模扩大,会解决更多人的就业问题。”
随后,又有10家企业入驻,这41家企业,一是根据厂房特点,二是根据产业特点进行招商。据介绍,60%的企业经营者都是长期在外发展的冠县人,如今,他们回到家乡,为家乡发展助力。近20万平方米的厂房被全部利用,昔日荒凉之地,如今到处是机器轰鸣、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
这些开工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大健康、新材料、电子信息及轻加工领域,之所以能迅速把企业聚集起来,冠县的营商环境是重要因素。在冠县双招双引大会上,冠县县委书记李春田郑重承诺:“在冠县,一切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全部放行;一切先进地区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都可参照;一切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措施方法,都可试行。同时,严格兑现招商承诺和奖励政策,有诺必践、一诺千金!”这让企业家心里温暖如春。
智慧园区 高点起步
与传统园区相比,新兴产业园区通过大力发展5G,全力打造智慧园区,以大数据平台为支撑,为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高质量、集约化服务。
“与一般意义上的信息采集相比,我们更注重的是数据应用,尤其是与企业融合、与产业融合,以数字经济服务实体经济。”张喜江说。
当前,互联网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已近尾声,智慧物联应用平台、智慧物业管理平台、智慧运营平台、智慧安防平台……这些在别人眼中的概念,在冠县经济开发区智慧园区成了鲜活的实践。这些平台可为企业提供更精准的服务,以运营平台为例,可提供价格分析、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等服务,让企业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也是诸多企业争相入驻的重要原因。
半年来,作为改革的成功范例,这里已接待了40余个参观团,成为打卡地,参观者最大的感受是,“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事业发展的高度”。
记者感言
政府有为 发展无限
□朱海波
新兴产业园脱胎换骨,是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形成合力的典型经验。
这么一个烫手山芋,靠哪个人的力量,很难解决,靠政府的力量,不但解决了,而且解决得很好。“好”有两方面体现:其一,树立了有为政府的形象,政府带了头,干群信心足;其二,形成了加快发展的新气象,以前荒凉之地,现在热火朝天,让人振奋。
不但现在好,前景更好。新兴产业园的升级盘活,仅仅是“鲁西数字产城融合发展新区”整体规划的开端,它的发展不但给接下来的园区建设提供了经验,更给更多地区盘活资产提供了经验。老大难处理掉了,大家信心上来了,发展势头足了,这是一条希望之路。
新闻推荐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薛蓓蓓冠县柳林镇地处冠县、临清市、东昌府区三地交汇之处,是千古奇丐武训的故乡,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商...
冠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冠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