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路子强 本报通讯员 娄 晓
聊城市是农业大市,现代农业发展迅速。继去年新改建7.1万座高标准蔬菜大棚后,今年还将新建10万座。近年来,聊城市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为“转行”后的果蔬种植户上了把安全锁,但也存在着一些隐忧。蔬菜大棚具有高投入、高回报的特点,也伴随着高风险。为现代农业保驾护航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大棚种植户中推广的怎样?种植户对农业保险的期待有哪些?本报记者日前深入部分种植基地进行采访。
新种植户——保险兜底,吃下一颗定心丸
4月份,扁芸豆的市场价格是一斤3.5元,每亩能产七八千斤,高唐赵寨子镇村民陈瑞茂每天干劲十足,他盘算着,除去肥、苗、农药、人工等近3万元的成本,自己大棚内的2亩扁芸豆能小赚一笔,使本不富裕的生活有个新起色。
晴天霹雳!紧接着的一场大雨,把刚要上市的扁芸豆淹了一半。陈瑞茂的情绪低落到了极点,但他猛然想起自己入了农业保险。
陈瑞茂赶紧给镇上打电话汇报灾情,镇上马上给保险公司说明了情况。第二天,保险公司就来了人。根据扁芸豆生长阶段、被淹程度、市场行情等因素,保险公司决定给陈瑞茂最高赔偿额度——每亩5000元。
因没有蔬菜种植经验,为保险起见,陈瑞茂给大棚上了保险,每亩400元,自己出200元,政府补贴200元,“也算是兜底吧,吃个定心丸”。
据赵寨子镇农技站站长韩金文介绍,陈瑞茂所在的张庙村蔬菜基地共有28个大棚,这些“棚主”全是新手,同陈瑞茂的想法一样,为防万一,都入了政策性保险。在4月份这场大雨中,基地共有4个大棚受灾,都得到了保险公司的认定,能在一定程度上挽回部分损失。
高唐县汇鑫街道北邱村新发展了600多亩大棚蔬菜基地,共有60个高标准大棚,目前,他们正在商议入保险的事。“都愿意入,我们正在考虑入哪一种。每亩400元是最低标准,有些户还想入额度更高的。”北邱村党支部书记邱坤说。
老种植户——保费太高,年年入险不合算
吕兴波是莘县河店镇瓜菜种植户,有20年的种大棚经验。他告诉记者自己并没有入农业保险。“入了保险不是更有保证吗?遇到天灾人祸也能找回点补偿。”记者问。“主要是保费太高。我有15亩的大棚,按照每亩400元,个人出资200元来算,每年得交3000元,这是不小的数目。有些人种的比我多,费用更多,更不情愿。”吕兴波说,极端天气发生概率较小,菜农们就更不愿意入了。
作为保障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一环,吕兴波村里的“大喇叭”今年也广播过鼓励菜农入保险,并特意强调了政府补贴,为菜农减轻负担。全村200多户种棚户仅有少数人表示愿意入保险,但多数人不积极,最后这些想入的也打了退堂鼓。
莘县魏庄镇也是设施蔬菜大镇,尚二庄村平均每户有三四个大棚,他们也认为保费高,如果有一个棚受点小灾,可以通过其他棚弥补,不至于赔本。有村民甚至说,相比起来,多年受灾一次的损失,比年年入保险费用少,一句话,“不合算”。
专家建议——扩大覆盖面,提高理赔额
记者调查了解到,尽管新种植基地的农户入险意愿更大,但面积远不能和老种植基地相比,导致入险比例很低。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建立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尽管聊城市在农业保险方面出台了扶持政策和优惠措施,部分保险公司也试水农业险,但不可否认的是,聊城市农业保险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产品种类单一、投保条件苛刻、承保机构缺乏积极性等问题。
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业保险是防范农业生产风险的一项制度创新,实现保险公司和种植户的双赢,才能让农业保险更“解渴”。
多位长期从事农技推广的专家告诉记者,随着乡村振兴的大力推进,农业保险也必须跟进,但必须创新思路,扩大覆盖面,降低保额,提高赔偿额,让种植户乐于接受,真正为现代农业发展保驾护航。目前的保险形式难以适应现代农业“高成本、高收益、特色化”的生产特点,传统保险的思路已经落伍。“聊城蔬菜种植面积接近40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超过一半,保险市场大有文章可做。保险公司要多研究现代农业特点,多开发险种,念好‘一降一提\’生意经,扩大参保覆盖面,这就是一条‘双赢\’之路。”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2018年聊城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会议暨食源性疾病监测技术培训班召开。高唐县人民医院对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作...
高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高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