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翻阅《水浒传》,当年被我一阅而过的地方吸引了我的眼光。比如第二回里就出现的有关宋代村庄的描写。那是史家庄史进的庄园:“前通官道,后靠溪冈。一周遭青缕如烟,四下里乔松青似染。转屋角牛羊满地,打麦场鹅鸭成群。田园广野,负佣庄客有千人;家眷轩昂,女使儿童难计数。正是家有余粮鸡犬饱,户多书籍子孙贤。”
这段描写让我想起明代四大家之一的沈周,他的《东庄画册》据说是写生得来,画面中最多的是树。柳树、竹子、槐树、松树,这些都是最常见的。村庄前面是一条河流,河流边上是蒲草、水边生长的植物和泊在那里的小船,后面是高大的树木,真是的上百棵之多,更后面是隐约在树木中的村屋。村屋廊檐的延伸是木制的篱笆门。篱笆门之后是渐渐隐去的水上小桥,又或者那里通向打麦场,那里会是鹅鸭成群和牛羊满地。
哪怕是朝代更替,哪怕是刀光剑影的年代,在厮杀过去之后,中国的乡村是变化最慢的,从这些文学读本里,从一些画册里可以看到。所以,宋代的村庄大概是很多年代里中国乡村的典范。
即使现在,我们有些地方仍在追求宋代村庄的模式。比如,我生活的城市里有一处叫做“柴家花园”就是仿宋的建筑,根据就是《水浒传》里有关柴进庄园的描述和柴皇城花园的描写所建。柴大官人的东庄(和沈周的《东庄图册》里的“东庄”字面一样)“数千株槐柳疏林”,更有柴皇城哭诉自己的后花园被人索占,“对他说我家宅后有个花园水亭,盖造得好。那厮带将许多奸诈不及的三二十人,径入家里来宅子后看了,便要发遣我们出去,他要来住。”
被索占了家屋的柴皇城一气之下病死,在这里还发生了《水浒传》里大规模神鬼之战的“柴进失陷高唐州”。我在想,一个家园建造好之后对于人们的重要性,不仅仅是他们的容身之所,文人雅士相聚之地,更是他们的精神寄托。
在《水浒传》接下来的章节就是花和尚鲁智深大闹桃花村,对桃花村的描述是这样的:“一日正行之间,贪看山明水秀,不觉天色已晚。但见:山影深沉,槐荫渐没。绿杨郊外,时闻鸟雀归林;红杏村中,每见牛羊入圈。落日带烟生碧雾,断霞映水散红光。溪边钓叟移舟去,野外村童跨犊归。”这竟是宋代山水画中最常见的样子,比如李成、李唐和马远的山水画。
“落日带烟生碧雾,断霞映水散红光”,这也许是一个人走入一片山水之中最先映入眼帘的——日落时分,山村里薄雾升起,天边的霞光映在河流溪水中。我们就像看到了李唐的《万壑松风图》,在画面下段,左侧的流水与右边的山径,霞光水色之中,两边是迤逦的山崖,山崖万壑之中松林的风正在吹动着。我们的衣袖感觉到了这充满松香的风,也在李唐画面构图的开合有序中,明白这样的书画描写符合人们观察大自然的视觉层次,感觉它是真实的,也是那个山村里世俗人情离我们最近的情景再现。
我们的村庄再向前延伸,应该就在《诗经》里《国风·卫风·伯兮》。其中写女子思念自己高大英武的丈夫的诗句,以萱草言情,“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我想,在远古的时代,我所在的村庄正是卫国所在,当时的卫国立国前后共计八百多年,是长寿之国。聊城西部也曾是卫国所在地,当年《诗经》里“卫风·伯兮”也许就是在我的村庄。我常常想,我们的村庄里很多种植萱草的人们,他们其实仰望的就是远古的卫国,是一直生长到今天的忘忧草。村庄里的人们,在他(她)们的身体里也流着河边溪水的声音,穿越过千年的风声,歌谣里咏叹的是《诗经》里的情怀,爱情的滋味,生活与爱情的冲突与矛盾,花朵的灿烂与凋零都是大自然的安排。我却由此知道书画家们喜欢画萱草,也是得之于《诗经》里对乡村和大自然的应和,自然而然人们把它们当作最美好爱情的象征。我们的村庄一代一代就是这样自然生长着,像长着玉米和小麦的坚实的乡村,像长满萱草充满浪漫的乡村,这些文化的火种是不灭的,我们的村庄才显得如此珍贵而不朽。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一串串紫色发亮的葡萄,一缕缕扑鼻而来的果香,一个个欢声笑语的采摘场景……7月21日,记者在高唐县姜店镇傲槊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里看到一片丰收的景象。“合作社基地就在俺家...
高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高唐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