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亚飞赵永斌报道◤6月17日,在“快乐宝贝开心农场”里,李恒宝牵出一匹白马,贴心地扶游客骑上马背。◆6月17日,记者初次见到高唐县人和街道贺庄村的村民李恒宝,是在位于贺庄村的“快乐宝贝开心农场”里,他正牵着一匹白马载着游客游玩。在等待李恒宝的过程中,记者发现身体健壮的李恒宝脸上总是笑盈盈的,一只手牢牢地牵着缰绳,另一只手时不时地护一下游客。
今年42岁的李恒宝是一位聋哑人,得知自己要被采访,憨厚的笑脸上露出了腼腆的神情。经过3天的深入接触,记者不禁被这位笑对生活的农村汉子深深地打动——他未被生活的困苦与身体的缺陷所击倒,相反,在脱贫致富的路上越走路越宽。
□本报记者孙亚飞
本报通讯员赵永斌隋光军
一次误诊,他告别了声音
贺庄村是个装修专业村,村中青壮年基本上都外出打工了,留守在家的基本上是年老体弱的村民。乍一看,走起路来虎虎生风的李恒宝和正常人无异,但村里人都知道,李恒宝一直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
“要不是小时候的一次误诊,俺弟弟现在早成家立业啦!”提起李恒宝的过去,姐姐李霞不禁哽咽起来。
李霞告诉记者,他娘家在梁村镇李化梓村。李恒宝出生后特别聪明可爱,但在3岁时患皮炎引起了发烧,治疗过程中大夫因误诊造成了他内耳损坏。为了治好李恒宝的病,李恒宝的父母带着他去北京各大医院寻医问药,钱虽没少花,但病情始终得不到控制,最终被医生诊断为终身的聋哑残疾。“那时大鼓在弟弟耳边敲得咚咚响,他也听不到半点声音。”李霞说,当时一家人住在三间祖上传下来的老房子里,家庭贫困,因举债看病,更是一贫如洗。眼看着李恒宝到了上学的年龄,但是家里却实在没有条件供李恒宝上聋哑学校。
“这孩子命苦啊,现在寄宿在他大姐家里。”熟悉情况的村党支部书记杜文昌说。2000年,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改嫁他乡,无依无靠的李恒宝只得投奔嫁到人和街道贺庄村的大姐李霞家。“刚来村里的时候,李恒宝动不动就闹点小脾气,我们都理解,这孩子心里苦啊!”杜文昌说。
在外奔波无处诉说
寄住在姐姐家的李恒宝可以说是吃喝无忧,而且在政府的关心下也被纳入了低保,但李恒宝过得并不开心。
“他不愿意20多岁了还天天游手好闲混日子,所以那时候总是比划着要出去找活干。可活哪有那么好找?”李霞回忆说,为了帮弟弟找活干,她托熟人找亲戚,终于帮他在天津一砖厂找到了工作。
李恒宝虽然耳聋,但干活很利索,一学就会,而且不惜力气,啥活都肯干。可在外打工,花费大,他又不会理财,钱都边挣边花了。“这还不算啥。你想想,弟弟在外面无依无靠的,想找人说话又没人听得懂,别人说话他也听不见,心里苦啊。”李霞告诉记者,李恒宝在天津打工期间,有时想家了便往家里打电话,然后“哇啦哇啦”地说一通。尽管他也知道,电话那边的姐姐听不懂他说的啥,但他还是想要让姐姐听听自己的“心里话”。
“那时俺就想,能在家附近给他找个工作就好了。”李霞说。去年,一家名叫“快乐宝贝开心农场”的旅游公司落户贺庄村,为村民就业提供了一个好去处。对李恒宝知根知底的杜文昌,积极与人和街道办事处有关领导商议,决定让他到“快乐宝贝开心农场”工作,使李恒宝在家门口打工的愿望终于梦想成真。
“出了厂区门,拐过一道弯,不足200米就到家了,这真是太方便了。”李霞说,“起初工资1500元,领到第一个月的工资时,俺弟弟可高兴啦!一到家便拿出买的可口酒菜,全家一起吃了顿‘大餐\’。”
家门口打工干劲十足
“有了这个新工作,他像变了一个人。”李恒宝的姐夫杜吉来说,过去一不高兴就耍犟脾气的李恒宝,现在温和多了。“这个工作他挺喜欢,干劲特别大,每天提前一个多小时上班,从来不嫌累。回家来,心情好时还下厨帮忙炒菜。”
谈起李恒宝工作中的表现,农场副总赵建民说:“尽管他不会与游客交流,但他很聪明,只要把他带到工作现场,稍微一比划,他就知道让他干啥活,该怎样干。”
李恒宝为人实诚,从来不会偷奸耍滑,实干巧干加能干让赵建民印象深刻。据赵建民回忆,一次,他安排李恒宝为农场中的土山种树,需围山种树180多棵。在他看来,现场挖坑种下这180多棵树,再浇一遍水,没有两天功夫下不来。令他没想到的是,李恒宝只用一天时间便完成了任务,而且质量颇高,这令他对李恒宝刮目相看。
“李恒宝爱岗敬业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们,所以我们也放心把农场里的马交给他。”赵建民告诉记者,李恒宝特别爱马,他跟马好像能“说话”,马被他驯得格外顺从。
看着李恒宝牵出一匹白马,像老朋友似的轻抚马鬃,贴心地扶游客扳鞍上马,赵建民会心地笑了。他说:“要是游客是小朋友,他会缰绳不离手,全程陪护,非常有责任心和爱心。”
在农场里,记者还注意到一个细节:每当李恒宝看到地上有一小块垃圾,都会立即拣起来丢进垃圾桶。“他早已把农场当家了。”李恒宝的同事说。
6月18日早晨7:30,李恒宝早早就到了农场,先转了一圈,看看有没有打扫不干净的地方、有没有安全隐患。“他对农场有感情,分内分外的活都干,还义务当起农场的保安员,上班早下班晚,每天提前来到农场里各处转转。”赵建民说。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朵花,只是李恒宝的花开得悄然无声。看着他每天喜气洋洋的,姐姐、姐夫都为他高兴。“工作安稳了,下一步要给他张罗着娶个媳妇。”李霞说。
3天的采访结束,与记者告别时,李恒宝指着自己的口袋,高兴地向记者呜哩哇啦地“说话”,笑得很灿烂。经李霞“翻译”,原来是最近农场就要给他涨工资了:“底薪2000元,还有提成。”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张坤李立新本报记者左丰岐“坚持学用结合,突出问题导向,才能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日前,国网高唐县供电公司党委负责人...
高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高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