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桂林赵永斌报道
本报高唐讯9月17日,在李苦禅艺术馆内,即将在月底第十届书画博览会上拉开帷幕的部分名家书画展刚布展完毕,便引来不少书画爱好者先睹为快。家住附近小区的市民张兴亮边津津有味地欣赏作品边乐呵呵地说:“在家门口随时能一睹书画名家的大作风采,咱高唐老百姓真有眼福呀!”
高唐是文化部首批命名的“中国书画艺术之乡”,有着“人人爱书画,户户习丹青”的浓厚氛围,习书作画、品书赏画早已成为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书画是高唐的特色和品牌。我们因势利导发展书画产业在突出高端性的同时,注重走好书画惠民的‘群众路线\’,实现了高雅艺术的‘曲高和众\’,多层面满足了群众的书画需求,加速了文化兴县步伐。”聊城市委常委、高唐县委书记刘春华说。
一脚踏进高唐,林立的书画场馆,让很多见多识广的名家都禁不住赞叹:书画之乡果真名不虚传!“这些场馆全部为民而建,是高唐践行文化惠民的一种体现。”高唐县委副书记、县长张颖说。为让城乡群众品书赏画有更多更好的场所,该县投巨资在黄金地段建设了李苦禅艺术馆、孙大石美术馆、李奇茂美术馆等6家名家展馆和书画研究院、书画一条街等文化设施,全部免费对市民开放。
依托广阔的书画平台,十年来,该县年年举办书画博览会,每年举办书画展览40余场次,海峡两岸名家巨作、高唐本地书画珍品都纳入展览,百姓尽情欣赏,乐在其中。年过六旬的赵寨子镇倪堂村村民许九英是高唐书画的“铁杆粉丝”,无论是县里平时举办的书画展览,还是每年一届的书画博览会,他都兴致勃勃地前来观展欣赏。在他的影响下,而立之年的儿子、七岁的小孙子都喜欢上了书画艺术,高唐各大展馆里都留下了他们祖孙三代乐赏书画的身影。“畅游在书画的海洋里,感觉心情特别愉悦。俺们一家虽来自农村,却感觉与高雅的书画艺术距离并不遥远,就在身边。”许九英喜滋滋地说。
在高唐百姓看来,最过瘾的不是品书赏画,而是亲自拿起画笔昂首进入“书画艺术圈”。为方便百姓习书作画,该县成立了县书协、县美协、农民书画研究院、老年书画研究会、青少年书画研究会等遍及全县、覆盖各类群体和各个年龄段的群众性书画组织,积极开展书画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等广接地气的书画活动,使越来越多的普通群众泼墨挥毫乐享丹青之妙,其中不少书画爱好者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一跃成为全县知名的书画家。
琉璃寺镇秦庄村农民书画家秦秉忠为省书协、美协双会员,画鱼技艺高超,有“中国鱼王”美誉,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涌现出大量农民书画高手,由他们创作的近50幅锦鲤工笔画今年在县行政办公大楼展出后,引起良好反响。姜店镇鲁庄村退休教师刘守华酷爱书画艺术,多年临池不辍,今年最令他高兴的一件事就是在李苦禅艺术馆举办了个人书画展。刘守华激动地说:“真没想到我作为一位普通的退休教师能在名家云集的李苦禅艺术馆办一次画展,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了却了我多年的心愿。”
书画接地气,百姓有福气。在品书赏画、习书作画良好环境的滋养下,高唐城乡群众生活品位显著提升,幸福指数直线上扬,酷爱书画的热情更加高涨。越来越浓厚的书画氛围,为把高唐打造成享誉全国的“中国书画艺术名城”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和人才基础。三十里铺镇是国画大师李苦禅先生和著名画家孙大石先生的家乡,该镇成立的苦禅故里书画学会,能书会画的会员几百名。目前,全县达到县级展出水平的书画作者4120人,每年都有众多书画家或爱好者在全国及省市各种展赛活动中入展获奖或在各种报刊上发表作品。全县和高唐籍的中国美协、中国书协会员已达近30人。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王兆锋本报通讯员赵永斌王冰大年初一下午,高唐县鱼丘湖街道麻庄村村民麻海忠和乡亲们来到村文化广场。震天的锣鼓敲起来,五颜六色的竹马舞起来。在麻海忠的带领下...
高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高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