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新闻 临清新闻 阳谷新闻 莘县新闻 茌平新闻 东阿新闻 冠县新闻 高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聊城市 > 高唐新闻 > 正文

高士清:跨越血缘赡养智障老人30载

来源:农村大众报 2015-06-03 17:04   https://www.yybnet.net/

在高唐县梁村镇三十里铺村,经常看到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在村口伸长脖子张望着,好像在等什么人。他等的不是自己的儿女,而是已义务赡养他30年的高士清、童玉珍夫妇。看到两人回来,他便会像孩子一样跑过去抱住他们。

老人名叫刘春山,今年75岁,自幼就患有智障,1986年父亲去世后,便“赖”上了高士清夫妇。转眼30年过去了,夫妻俩从而立之年迈入了花甲之年,却依然照顾着这位“特殊的家人”。他们用30年真情执着的付出,给我们讲述了一段跨越血缘感人至深的孝老爱亲故事。

如果没有你我会在哪里

“如果没有士清两口子,刘春山根本活不到现在,更不可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这两口子真是好样的。”在三十里铺村,提起高士清夫妇,村民们都竖起大拇指为他们点赞。1986年刘春山45岁,唯一照顾他的老父亲撒手人寰,剩下生活几乎不能自理的他险些饿死在家。恰逢当时高士清家垫宅子,会干些体力活的刘春山跑去高家帮忙推土在高家吃饭。宅子垫完后,刘春山却习惯了每天来吃饭。夫妻俩当时都30出头,看他可怜,跟母亲一商量,就让他在家吃。高士清说:“当时也没多想,就想着不就是多一个人吃饭吗,总不能让他饿死在家吧。”从此,每天一到饭点高士清的母亲都会在家门口喊刘春山的小名“柱子”让他回家吃饭。几年后高母去世,刘春山跪在灵堂前嚎啕大哭,不懂人情世故的他却知道,悉心照顾他的人去了。当时高士清坚定地对他说:“你放心,只要有我在的一天,你就不会没地方住,没东西吃!”

当你老了我们来照顾

刘春山的智力像孩子,脾气却拧得很。刘家的老宅塌了,夫妻俩就把自家的西屋收拾出来给他住。但刘春山就是不肯,高士清没办法,只得在村里的学校找了一间屋子收拾干净让他住过去。高士清回忆说:“有一年我帮别人盖房,他也跟着去了,干累了就一直催我回家,我不肯,他忽然拿着砖头朝我的头狠狠拍了一下。当时我又气又委屈,但还不能跟他一般见识。”有人提议把刘春山送到敬老院去,但高士清却舍不得:“在一起生活这么久了,谁提把他送走他就跟谁急。他还特别黏我,照照片、查体什么的,都得我哄着。”

父母照顾一位毫无血缘关系的智障老人这么多年,孩子们都看在眼里。最让高士清感慨的是小儿子说过这样一句话:“就冲你们对柱子大爷这么好,等你们老了,我们也好好孝敬您。”“很高兴我们为孩子树立了榜样,他们从小就很懂事,很孝顺。”如今,高家四个儿女各自结婚生子了,只要有一阵子不回家刘春山就念叨着想他们。孩子们每次回来总是塞给他很多零花钱,给他买很多东西,跟他特别亲近。

相亲相爱给你幸福的晚年

在刘春山的小院里,停放着夫妻俩给他买的脚蹬三轮车,平时他就蹬着车去赶集,全当锻炼身体了。75岁的他身子骨非常壮实,再加上夫妻俩的悉心照顾,刘春山已经两年多没有生过病。30年始终没变的习惯是,只要刘春山到点不回家吃饭,高士清就到处去找他,生怕他出什么事。高士清说:“有一年冬天他迷路了,我们找了一大下午才在一条胡同里找到他,吓得不轻。以后他出门我们都千叮咛万嘱咐,还随身给他带上地址。”

几年前高士清给老人交了养老保险、合作医疗,入了低保。有人问他,刘春山要是以后生了大病怎么办,这位62岁的汉子毫不含糊地说:“我们早已成为一家人了,家人生病,还能不照顾?我就是要养他一辈子的!”

农村大众报通讯员赵永斌

王月鲁

新闻推荐

呼吁给予乡村医生编制保障

大年三十这天上午,记者86岁的奶奶杜兰英突然感到头昏脑涨,走路时差点晕倒。记者的爸爸当即给村里的乡村医生打去电话。不到10分钟,高唐县固河镇崔堂村的乡村医生杜曰宾就拿着药箱来到了家里...

高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高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贫困户喜领扶贫驴2016-01-28 00:34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高士清:跨越血缘赡养智障老人30载)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