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新闻 临清新闻 阳谷新闻 莘县新闻 茌平新闻 东阿新闻 冠县新闻 高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聊城市 > 高唐新闻 > 正文

“转行”弘扬老手艺

来源:大众日报 2015-04-10 01:09   https://www.yybnet.net/

□赵永斌王月鲁

在高唐县梁村镇黄圈村有这样三位兄弟,他们出生于唢呐世家,祖祖辈辈以唱戏吹奏为生。凭借精湛的技艺,他们走南闯北,用实际行动传承着这门古老的艺术,成为抹不去的乡村记忆。

老大孙士昌,今年74岁,老二孙士文,今年67岁,老三孙士忠,今年64岁。哥仨祖籍湖北荆州,清末祖辈迁至黄圈村,从此在这里扎根,唢呐技艺传至他们已是第五代。“老一辈都把唢呐作为吃饭的营生,我们哥仨耳濡目染,都是从小就开始学习。”老大孙士昌说道。

学习唢呐要有深厚的戏曲功底。孙家三兄弟从七八岁开始学戏与学唢呐同时进行,他们白天念书,晚上回来学戏。唢呐的音量变化很大,音准控制十分困难,所有这些都要靠嘴巴操纵唢呐上的哨子来完成,对气息的要求非常高。三兄弟为了学到唢呐的精髓,在长辈的指导下苦练,从刚开始的“两句半”到《小开门》再到经典曲目《百鸟朝凤》,唢呐在他们手中终于可以掌控自如,有板有眼,吹奏出千变万化的曲子,成为行家里手。

早些年唢呐手十分走俏吃香,但现在提倡节俭办红白喜事,三兄弟早已停了业。随着群众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三兄弟发挥余热组建了“黄圈民乐队”,逢年过节带领队伍参加演出,很受欢迎。在黄圈村的广场上,几乎每天都聚集着一票民乐爱好者,他们有的听三兄弟吹拉弹唱,有的干脆买来唢呐“拜师学艺”,好不热闹。“现在在家的以老年人居多,他们很少出去活动,我们这支民乐队就在家门口,能够为老年人带去欢乐我们也很开心!”老三孙士忠说罢又吹起了他拿手的《大登殿》。如今这支民乐队在十里八乡可是出了名了,大家都知道黄圈村有三位老头唢呐吹得响当当!

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真正懂唢呐艺术的人越来越少。三兄弟下面有二十几个小辈,活跃在乡村舞台上的只有一位孙传信。“老民间艺术来到我这辈,下边几乎没人干了,现在大家都出去打工挣钱,不愿意再留在农村摆弄这个了。”孙传信遗憾地说。但传统艺术自有它独特的魅力和文化承载力,相信无论任何时候它都能散发出光芒,在我们的视听世界中占据一席之地。

新闻推荐

刘珅报道图为高唐县清平镇联丰木业有限公司员工正在操

□刘珅报道▲图为高唐县清平镇联丰木业有限公司员工正在操控新型板材加工设备。该公司通过设备升级和人才引进,从建筑模板生产企业成功转型为高端家具板材生产商。...

高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高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油用牡丹花落高唐2015-05-07 14:39
评论:(“转行”弘扬老手艺)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