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时值隆冬,但连日来高唐县固河镇的农田里却是一片繁忙景象,架高压线,地埋输水管线、打井、修路……“政府搞农田水利建设,确确实实能给老百姓带来实惠。现在农田里埋了输水管道,地头有了出水口,浇起地来再也不用‘小白龙\’摆龙门阵了,省水、省电又省时”。该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李希军笑着告诉笔者,此时他正在查看地头的排水口。
固河镇是传统的井灌区,多年来农业灌溉不是用水沟大水漫灌就是采取全家齐上阵,千米“小地庄”的浇地模式,不算人工和购买水管的费用,灌溉一亩地要花三四十元钱。入冬以来,该镇把小农水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防汛抗旱、引黄灌溉、灌区配套建设为重点,实施27个村小农水建设高标准农田基础建设项目,投入资金3500万元,计划新建扬水站14座、修生产桥44个、配套变压器41套、新打机井150眼、铺设地埋输水管道16.8千米、埋设低压地埋线路31.2千米、380伏配电线路52.6千米、疏通沟渠10.68千米,发展高效节水面积2.6万亩。
在项目建设中,固河镇把握入冬到小麦收割这段农闲时间,超前谋划,倒排工期,一名副镇长驻点抓工程,强化督促检查,及时掌握工程建设动态和问题,创新方法,巧妙施工,加快进度,确保按期完工。据了解,一期150眼机井,16.8千米输水管道,31.2千米10千伏输地线路春节前基本完工,全部小农水建设项目2015年5月底结束。
“管道埋到地头,直接刷卡浇水,浇一亩地就能省10多元钱,不用壮劳力,老人、妇女就能干,”靳庄村村民刘少忠提起浇地深有感触。
通讯员郭洪广
新闻推荐
在高唐县梁村镇三十里铺村,经常看到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在村口伸长脖子张望着,好像在等什么人。他等的不是自己的儿女,而是已义务赡养他30年的高士清、童玉珍夫妇。看到两人回来,他便会像孩子...
高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高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