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阿县牛角店镇天和家庭农场采取“采一块、捆一块、运一块”的模式,小麦机收、秸秆打捆、秸秆清运同时进行。 □本报记者 钟 伟
6月7日,茌平县贾寨镇后寨村的农民在收获小麦。 □本报记者 蒋希伟本报通讯员 赵玉国 李雪琪
□本报记者 邹 辉
本报通讯员 梁启强“今年麦收可省事了,在帮扶队的帮助下,俺家的8亩小麦很快便收割完了,不仅效率高,费用还特低。”6月5日,高唐县杨屯镇三里村小麦种植户张金芳心情舒畅,全家过了一个十分轻松的“麦收季”。
张金芳的丈夫常年在外地打工,女儿年龄又小,帮不上忙,由于缺少人力,每年麦收季节都是她最头痛的时候。为了保证8亩小麦及时颗粒归仓,张金芳不得不在麦收前把丈夫从外地拽回来,帮忙抢收。“若遇到雇主不允许请假,丈夫就得辞职返回。”张金芳感慨地说,这来回一折腾,光搭路费不说,有时连工作都得丢掉,等麦收结束后,再回到城里重新找。
伴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三里村进城打工创业的村民越来越多,村里像张金芳一样遇到麦收困境的家庭不在少数。三里村党支部书记程加林介绍,据初步统计,他们村外出务工人员占到一半以上,村民遇到的麦收难题若得不到及时解决,将会严重影响粮食增收,以及村庄经济发展。“今年,我们成立了爱心麦收帮扶队,集体行动,彻底破解了村中缺少劳动力的麦收难题。”程加林告诉记者,经过村民代表大会研究决定,由村集体出资12万元,分别购买了收割机和播种机,对全村600多亩小麦进行统一作业,全面推广小麦联合收割——粮食运输——秸秆还田——复种精播—条龙作业模式,努力做到小麦成熟—块、抢收—块、复种—块,最大限度提高农业机械作业效率。“村民只需每亩支付50元的收割和播种费用,比120元的市场价格节约了一半还多。”
除此之外,三里村专门成立了邻里互助小组,由党员带队,对贫困户、孤寡老人等特殊家庭进行爱心帮扶,确保他们的小麦同样能够颗粒归仓。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尹腾淑编者按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
东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