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郑超
2013年,泰钢不锈钢生态产业园坚持因村施策、多措并举,坚持“三个结合”、做到“三个到位”、达到“三个提高”,强力推进经济薄弱村转化。全区完成了14个经济薄弱村的转化升级,转化率达到100%。
坚持“三个结合”,在工作方法上出真招
坚持基层组织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以配强一个好书记、建立一个好班子为目标,通过开展农村党组织集中整顿、与村(居)党组织书记谈心谈话活动,努力打造政治坚定、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村“两委”班子,全面激发经济薄弱村发展活力。
坚持服务帮扶与“自身造血”相结合。深入开展机关干部包村活动。选派14名优秀机关干部到经济薄弱村驻点开展工作,在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干部人才等方面加大帮扶力度。探索经济增收长效机制。加大对经济薄弱村集体土地经营管理、集体资源资产管理、合作经济、项目建设管理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在政策上给予倾斜,不断增强经济薄弱村“自身造血”功能。
坚持壮大集体经济与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相结合。壮大集体经济,提高村集体收入,为发展民生事业和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做到“三个到位”,在工作落实上求实效
加强领导,做到责任到位。产业园成立经济薄弱村转化升级领导小组,将薄弱村转化工作列入“一把手工程”。张家洼街道党委具体负责经济薄弱村发展工作,区直各部门结合各自职能扎实做好各项帮扶工作,积极推动经济薄弱村发展。各村结合实际,将转化活动分解落实到每个村“两委”成员身上,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责任,形成了相互协作、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完善机制,做到措施到位。建立并落实定期督查、适时通报、年终考核、评先树优等管理制度,强化监督,注重考评,全面激励村“两委”班子履行好职责。开展“强村+弱村帮扶”活动。选择徐家河、冯家坡、张家洼等强村(居),与经济薄弱村结成互助对子,从“强班子带队伍”、“理思路帮致富”、“促和谐保稳定”等方面开展结对帮扶工作。驻村干部铺下身子、放下架子,与村干部一起分析、研究、制定转化方案,并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在深入摸底调查的基础上,找准症结,采取经营土地促增收、开发资源资产促增收、发展合作经济促增收、培植项目促增收、领办专业合作社促增收等五项措施,分类施治,动态管理,力争药到病除。
舆论引导,做到宣传到位。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舆论引导,形成了促进经济薄弱村发展的良好氛围。积极选树先进典型,崔梁坡村发展特色农业,拓宽发展空间,引进中草药种植技术,成立鑫龙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丹参等中草药种植面积达到600亩,安置了劳动力,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小洛庄拓宽发展空间,紧紧抓住市、区推进土地增减挂钩项目的政策机遇,大力实施旧村改造。北王善村依托交通便利的优势,积极开展招商引资,银河纺织二期、国旺新型建材、东瑞纺织等项目落户发展。一系列先进典型的推出,掀起了产业园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热潮。
达到“三个提高”,经济薄弱村转化成果显著
基层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提高。部分经济薄弱村存在班子不强、民心散乱的现象,通过转化活动,村集体收入增加,群众生活改善,班子的威信和号召力明显增强,党员干部带头致富能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等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薄弱村经济实力明显提高。全区14个经济薄弱村全部实现转化,部分村集体收入已超过10万元,崔梁坡村实现村集体收入60万元。
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贾家庄村集体投入100多万元,建设了1500平方米的文体广场,购置了健身设施,丰富村民的文化体育生活,让村民真切感受到发展带来的实惠。青杨行、大崮山等村地处山区,发展工业条件较差。村“两委”一班人解放思想,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做活山水资源文章。围绕青杨行水库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打造特色农家乐餐饮、旅游等服务业,成功走出了一条生态、高效的发展模式。吕家河村充分利用本村土地资源,把杏树栽到了山上,开发利用120多亩的杏园,建成了由村集体经营的田园式饭店——— 金杏园饭庄,安置本村劳动力80余人。北王善村位于银龙工业园内,近几年随着园区项目增多,村里的土地逐年减少。该村确立了“服务企业、壮大自己”的思路,走企地共建一体化道路,转移安置劳动力,通过企业发展带动本村发展,带领群众致富。
新闻推荐
近日,市国税局莱城工业园区分局为了进一步激发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参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
东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