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王志荣
7月4日下午4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暴雨来袭,到夜间8时,持续不断的大雨已达到135毫米,而且天气阴沉,降雨持续。由于时间紧雨量大,于集镇的部分村庄、地块出现险情。于集镇连夜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全体成员立即深入村庄,排查险情,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安排村两委成员深入到地势较洼、住着危房老屋的农户,查看险情,妥善转移,确保群众生命安全。一场与灾情博弈的战役激烈打响。
冒雨提闸门
四新河是穿越于集镇的一条主要河流,担负着全镇53个村庄及东阿县的排涝任务。四新河是否通畅关系着险情的安危。开完两委会后,党委书记许士海、镇长王辉,来不及吃晚饭,立即驱车沿着四新河查看险情,从南到北,瞅着逐渐上涨的水位,许士海一行忧心忡忡。当发现邢庄村由于前段时间抗旱蓄水放下闸门时,许士海立即安排镇水利站抽调12名青壮年,连夜提闸,仅15分的时间,人员火速赶到。暴雨如注,雨点打得人们睁不开眼;漆黑一团,对面不见人;空间狭小,站点湿滑。照明、撑伞、提闸,年轻的小伙子虽然身上穿着雨衣,但汗水伴着雨水,浸湿了衣裳,冰凉雨水,他们浑然不知,干得热火朝天,贾中申手上磨起了5个血泡竟然没有感觉到疼痛。直到深晚12时,4个闸门全部提起来,瞅着迅速下降的水位,他们虽然累得腰膝酸软,但感到心里热乎乎的。
转移留守老人
晚7时许,于集镇赵庄村的路面上已经积起了10公分的水位,瓢盆大雨,积水不能及时排放。正在家中吃饭的村支部书记赵桂明,接到管区查看险情的通知后,立即放下饭碗穿上雨靴、披上雨衣,从东至西沿着每个胡同转了一圈,尤其是五保户、计生户、留守老人户,逐门逐户进行了查看。于集镇赵庄村83岁的梁爱华是位留守老人,两个儿子在外打工。当来到梁爱华的家中时,赵桂明发现院中积水达20公分,屋中已有10公分的积水。83岁的梁爱华是位留守老人,两个儿子在外打工,所住的村庄是30年前建设的,地势低洼,排水困难。急得手足无措的梁大娘,一筹莫展,唉声叹气。赵桂明连忙安排两名青壮年民兵,在老人房屋门槛上堆积了泥土、砖块,并火速用盆子、水桶往外刮水。为了让老人能够安心休息,赵桂明冒雨来到老人的邻居家,征得同意后,他搀扶着老人转移到邻居家。“您真是咱老百姓的贴心人哪,要不是您及时赶到,就算是房倒屋塌砸死到屋里,俺儿子也不一定能赶到啊!”看着赵桂明顺着衣服往下流的雨水,梁爱华两眼浸满了泪水。
夜挑排水沟
于集镇姚于村是全镇早春西瓜种植专业村,目前大棚西瓜刚收获完毕,不少群众种植了大菜椒。前段时间异常干旱,菜农浇地不足10天,菜椒刚返过苗来,正处于“一泡即死”关键时候,田野中10公分的积水如果不能顺利排出,后果不堪设想。晚8时许,女支书石学改连夜召开村两委专题会,一致同意,迅速打开菜区通往沟渠的地头沟。石学改通过村级广播立即下达通知,凡是种棚户,都要赶到菜区,迅速排涝。85名青壮年民兵,排成长蛇阵,穿着胶鞋、雨靴,披着雨衣,挥舞铁锹,与时间赛跑、与灾情搏斗,50分钟后,一条长560米,宽80公分,深60公分的地头沟顺利开通。“要不是安排得及时,每个大棚至少损失2000元。”一直忧心如焚的村民郭艳秀心中的石头落了地。
新闻推荐
...
东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