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版)规划“最值钱”,所以他们不惜花大本钱。据了解,当初一个规划,花了3000多万元。但他们觉得值,因为这个规划,为投资者营造了可预见、避免盲目性、低风险的投资环境,成了吸引投资者的“法宝”。
大框架科学有序地搭起,苏州工业园区步入了一个驾乘东风好行船的大好时期。
纵观园区18年的发展历程,创新转型始终在风口浪尖上唱大风。
苏州的经济转型,从两条路的产业格局的变迁中可管中窥豹。
这两条路,一条是北部的苏虹路,另一条是南部的仁爱路。
走在苏虹路上,“转型升级,智造未来”的标语非常醒目,园区的发展新诉求通过这八个字彰显得淋漓尽致。如今,这条世界500强企业云集的苏虹路已经成为苏州工业园区制造业的代名词。而在园区南部,虽然只有短短的2公里左右,但仁爱路却是园区创新型经济的新标志。
2008年10月,方正国际从苏虹路的PC基地工厂搬到仁爱路的创意产业园5期。从苏虹路到仁爱路,对于方正国际未来的发展,无疑是一次重大战略调整。“搬到仁爱路,与在苏虹路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这里已形成了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浓厚氛围,软件人才集聚扎堆。”方正国际的一位负责人说。
从苏虹路“搬家”到仁爱路,不单纯是一条路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从中可以看出,苏州工业园区产业格局在不断实现“悄然转身”。
可以这样说,苏州工业园区的起步是从苏虹路开始的,这里的制造业正舞动起整个产业链条的一极,生产的元器件在最短的时间输送到世界各地,先进的技术、领先的工艺可以在这里一见端倪。即便是在2009年金融危机背景下,这里的129家多数是IT和机械制造领域的企业仍实现销售收入488亿元。
可时过境迁,苏州人在经济发展的长廊中,又寻觅到一条更适合自己的通道。
早在2009年底,一份加快新兴产业发展的《苏州工业园区3+5产业发展报告》放在了苏州领导的案头。在这份产业规划中,园区提出除了要将电子信息制造、机械制造、现代服务业等传统主导产业作为“三驾马车”做大做强之外,更要在纳米光电新能源、生物医药、软件及动漫游戏、融合通信、环保五个产业“布局谋篇”。新兴产业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地位被逐渐抬高。
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就位于仁爱路周边,这里看不见一间又一间的厂房,也看不到忙忙碌碌的工人,但这个面积11平方公里的科教创新区,却是园区里名副其实的“智库”。中科大、人大、南大、西安交大等十几所著名高校的苏州研究院云集于此,这里还有国内首屈一指的生物纳米园、创意产业园等创新创业载体。“这里已成了企业找到新技术、学校培养产业人才、科研人员找到施展技术的新天地,形成了成熟的产、学、研‘门对门\’的合作模式。”在独墅湖科教创新区规划馆,工作人员向我们细细讲解。
以领军人才、知识产权为特征的创新型经济,正是苏州工业园区新的追求目标。其实,早在2006年,园区就开始“有计划、有系统、有重点”地转型调整,相继启动实施了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倍增、科技跨越、生态优化“四大计划”和领军人才创业工程。截至目前,苏州工业园区仅科教创新区就引进了科技项目300多个。“用古典园林的精巧,布局出现代经济的版图;用双面刺绣的绝活,实现东西方的对接”,这是记者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展厅里看到的一句话,无疑是对园区作出的再恰当不过的注解。
新闻推荐
本报讯(特约记者 吕昌业)高新区把壮大镇域经济作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力支撑与“转提优保促”活动的实践平台,突出抓好“三项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园区培育提升工程。在对现有9个村级工业...
东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