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大棚里能实现水肥一体化自动滴灌。春节期间,当大家还在忙着走亲访友时,聊城市茌平县贾寨镇耿店村的村民们却忙着和大棚里的蔬菜打交道,即使是大年三十,一筐筐蔬菜依旧从这里发往各大城市。如今,在这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成为“棚二代”。尤其是村头735亩的高标准农业科技示范园即将拔地而起,智慧大棚的建立将开启耿店村农业发展的新时代,带动周边两万亩现代农业的发展,不少外乡人也选择扎根耿店村建起了大棚。
文/片本报记者王尚磊
外乡青年来村投资
建起六座大棚
2月10日,农历大年初六,家住临清市康庄镇吕桥村的村民吕守朋吃过中午饭开着轿车来到耿店村,村子里有他和父亲吕振芳投资的6座蔬菜大棚。“看到耿店村的前景好,种大棚有奔头,在这里投资放心。”尽管不是耿店村村民,但是30岁的吕守朋和村里的大棚种植户们处得关系很好,他经常向种植经验丰富的村民学习,村子里的人也把父子俩当成本村人看待。
吕守朋说,两年前他和父亲在耿店村承包了土地,投资60万元建了6座大棚,全部种植了青椒,2018年行情很好,最好的一天摘了1032斤青椒卖出了7000多元。“效益很好,原来儿子在外面打工,现在也不愿让儿子出去了,和我一起照看大棚,比出去打工挣钱多。”吕振芳开心地说,他儿子10年前就在外面打工,离家远,收入不算高,还照顾不了孩子。
吕守朋和父亲在大棚里采摘成熟的青椒,由于忙不过来,还雇人来帮忙。吕守朋说,采摘的青椒在第二天一大早就会有商贩来收购,每天都要提前打包装袋。“我们也是按时‘上下班’,早上来,中午回家吃饭,晚上回家住。”吕守朋说,尽管他不在耿店村住,但他有辆轿车,开车往返很方便,也不耽误接送孩子上下学。
“村子里的人都很好,村委会还有负责治安巡逻的,大棚在这里很放心。”吕守朋说,建大棚两年多,从没有丢过任何东西。紧挨着大棚,耿店村新一期的楼房即将建成,脚手架已经搭起来。吕守朋的父亲吕振芳说,将来打算也在耿店村买套房,让一家人都搬过来,成为一名“耿店村人”。
农民人均纯收入
17年间增长了6倍
“耿店村是个只有700多人的小村庄,有20多年种菜历史。过去村里只有60个左右的‘小土棚’,‘50后’\‘60后’是主力,年轻人更愿意外出打工,最集中的一年全村青壮劳力外出打工的有200多人,在家务农的大都是老年人。”耿店村村支部书记耿遵珠介绍,这两年,全村返乡创业的“棚二代”接近100人,外地的媳妇、女婿有十多人,还有外乡人来投资建大棚的。
耿遵珠说,早先他带头发起联系92户社员集资32万元,按“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成立了绿冠蔬菜合作社。2009年,合作社投资建设了育苗场,年育苗突破300多万株,盈利65万元,结束了从外地进苗的历史,每株节省成本1毛钱,社员分红52万元。
合作社还建设了蔬菜精包装加工厂1处、100吨蔬菜低温冷藏库1座,购进了农药残留检测化验设备、包装生产线、运输设备等,经营服务由此涵盖了育苗、药检、运输、包装、冷藏等多个环节,而耿店村的蔬菜种植业也由此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合作社年收入达到3000万元,还带动周边12个村成为了蔬菜生产专业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2年的3000元到现在的2万多元。
无土栽培精准滴灌
智慧大棚国内领先
尽管是农历大年初六,但在耿店村南头却是机器轰鸣,耿店村新规划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就坐落在这里。春节不停工的工人们忙着搭建钢结构的新型双膜日光温室大棚。“新建的大棚是高科技,这就是趋势,今后有条件了我们也建。”新建的智慧大棚不时引来参观的村民。
在已经投产的新型双膜日光温室大棚里,来自南方的技术人员正在操控一台水肥一体化控制仪器,为大棚内的蔬菜苗进行灌溉施肥,他一人管理着新建成的四个新型双膜日光温室大棚。这名技术员介绍,农业科技示范园里新建的大棚是智慧管理,种植蔬菜使用的是椰糠无土栽培技术,灌溉施肥更精准,通过管道为每一株蔬菜进行精准滴灌,节省了人力物力,管理科学使得蔬菜果实更健康更绿色。
记者了解到,耿店村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总建设面积735亩,其中一期建设约294亩,二期建设约441亩,项目总体将建设新型双膜日光温室大棚119栋、新型双膜拱棚68栋、智能化玻璃温室大棚4栋,及其配套设施。建成后能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将打造成科技领先、管理科学、技术先进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产业园,预计将辐射带动周边两万亩现代农业的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讯“感谢党委政府,让我这老太又能过个好年了!”1月22日下午,茌平县杜郎口镇南李村贫困户索秀英从副镇长刘爱民手中接过...
茌平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茌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