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叶晨雯本报通讯员 王先明 任延晓
“俺这水稻种在盐碱地里,每亩能收1400斤,一亩地收成2500元,是种植玉米的2倍。”11月21日,茌平县韩屯镇韩西村农民吴子文高兴地说。
一次偶然,吴子文在开车去济南路上,看到济齐路两边种植水稻,令他十分惊讶。他立刻向村民打听起旱地里种水稻的办法。“耕出方形土田,用黄水灌溉,栽上稻苗,秋天就能长出稻谷。”吴子文盘算着,自己也有土地、有黄水,如果能管理好,也完全能够种出水稻。
去年,吴子文实验种植了一亩半水稻。他先在济南学习了种植水稻技术,又引进了水稻禾苗,按照学到的水稻种植管理方法尝试种植。10月下旬,当水稻收割时候,周边村庄的农民都闻讯赶来,当亲眼看到黄澄澄的稻粒时,大家情不自禁地夸赞:“了不起!”。
韩屯镇的土地是有名的盐碱地,土壤碱化度高,严重影响小麦、玉米等植物成长,因此“先天不足”的土壤一直制约着当地群众发展农业。针对这一问题,吴子文引来黄河水,对盐碱地灌溉、洗盐、排碱、放淤,并且种植粮食植物培肥土壤,打压土地碱性。
水稻试种成功后,今年六月,他一下腾出20亩土地,全部改造成田字形,种植上了水稻禾苗,并购进了2000公斤豆饼、1万斤牛粪,作为水稻的底肥。水稻成长时滋生了一些虫牙,他不用农药杀虫,洒上自制的酸母素,起到了标本兼治的效果。为改善水稻根系土壤,在水稻田里放养了一些泥鳅。为引来充足的黄河水,他在水稻田的南面,深挖了一个沟塘,保存了充盈的黄河水。几招下来,水稻长势喜人、稻粒饱满。
今年,吴子文20亩水稻喜获丰收,引得周边村民也纷纷效仿。目前,有种植意向的已有20多户。“不用拉、不用拽,群众自发种稻子,今年的收成就是最好的广告!”吴子文笑着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目前已经进入供暖季节,为确保全县各供暖点正常供暖,国网茌平县供电公司主动作为,积极服务供暖企业安全用电,为居民温暖...
茌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茌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