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聊城11月12日讯(记者杨淑君通讯员李红)日前,山东省文化旅游厅发布公告,对入选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单进行公示,聊城市文广新局获评先进集体,聊城省级非遗项目柳林降狮舞代表性传承人杨乃让等四人获评先进个人。
据悉,今年5月启动了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工作,全省各市、省直文化系统有关单位共申报28个先进集体,先进个人85名,经专家评审委员会审议,共有20家单位获评先进集体,60人获评先进个人。聊城市文广新局获评先进集体,聊城省级非遗项目柳林降狮舞代表性传承人杨乃让、聊城市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梁颖、聊城市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文化站站长郭丹龙、茌平县文化馆副馆长李兴栋等四人获评先进个人。
记者了解到,四名入选的先进个人均长期扎根基层,投身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保护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多次受到省市文化、宣传等部门的表彰。
其中,聊城省级非遗项目柳林降狮舞代表性传承人杨乃让自2002年至今,开始整理、传承、组织降狮舞活动。十几年来,克服靠假肢行走的困难,凭着不懈的努力,成为地方性传统舞蹈的“领舞人”。2012年受当地学校聘请,他开始进校传授降狮舞,至今已教授一百多名学生。在他的努力下,“降狮舞”得到了各界专家的关注并被收录进相关专著名录。
聊城市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聊城市东昌府区斗虎屯镇人民政府文化站站长梁颖是四位入选人员中最年轻的一位。自2014年5月设立东昌府区首个镇级传习所——斗虎屯镇剪纸传习所后,她就在全镇范围内坚持公益性剪纸技艺的传授和剪纸文化的普及,并不定期在其他乡镇学校进行公益性剪纸普及活动。截至2018年5月,传习所每周一课,已经坚持剪纸文化传播4个年头,近300课时,600余人次。在她的传授和带领下,不仅她的作品,学员的作品也获得了一系列的大奖,有不少作品还被有关部门永久性收藏。2017年,她还成功将东昌府区斗虎屯镇虎头鞋制作工艺申报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聊城市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文化站站长郭丹龙自1982年担任道口铺街道文化站长开始,30多年来扎根农村,与农民为伴,挖掘整理出澄浆玉泥砚台制作技艺和东昌毛笔制作技艺两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龙头凤尾花杆舞、竹马、舞龙等10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当地32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部设卡建档,他还积极筹集资金,促成东昌府民间艺术博物馆的成立,并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农耕文化等展品500余件,被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发改委等部门共同公布为山东省第一批“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
在茌平县文化馆副馆长李兴栋主要参与下,现有2个省级、16个市级、42个县级非遗项目和34名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通过了各级政府部门评审。他参与编写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资料汇编茌平县第一卷》、《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图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集》——茌平县等资料,同时,他撰写的多篇非遗保护相关论文获省市奖项。
聊城市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梁颖(左一)和她的剪纸旗袍。
新闻推荐
本报讯“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早上好,这是校本课程管乐器展板,这是书法展板。”11月2日上午,高新区首届小学课程建设观...
茌平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