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新闻 临清新闻 阳谷新闻 莘县新闻 茌平新闻 东阿新闻 冠县新闻 高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聊城市 > 茌平新闻 > 正文

七旬老人的特殊心愿

来源:聊城日报 2018-06-25 16:00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蒋希伟

本报通讯员 刘明明 贾亢炎“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对于茌平县信发街道办事处北八里村的王公科来说,正是出于对家乡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传承祖训的担当,才使他爆发出无穷的力量。8年时间里,他行程6万多里,找寻到了300多篇关于先祖王曰高的史料记载,并回购了1件王曰高题写的牌匾,他矢志不渝传承祖训的故事在当地传为美谈。

眼前的王公科虽然已是满头白发,但眉宇间依然带着一股英气。他心中一直有装着一个信念——一个含泪播种的人,必定会含笑收获。“现在,建设王翰林祠堂是我最大的心愿。”5月22日,茌平县信发街道北八里村,再过三个月就年满77岁的老人王公科指着墙上的一幅王翰林祠堂的规划图告诉记者,“如果能够在有生之年看到王翰林祠堂的落成,我就心满意足了!”作为先祖王曰高的第十代孙,为更好地传承先祖“忠孝贤良”的德行,王公科牵头成立了“北八里翰林文化研究会”,相继出版了王曰高著作《槐轩集》《槐轩小草》,以及《传承翰林文汇》等书籍,多次获得全市文化部门的表彰。

王曰高自幼聪敏好学,7岁能文,清顺治三年中举人,165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后升工科右给事中,被选作翰林后,任康熙皇帝的启蒙老师,曾参与审理鳌拜一案,后官至礼部掌印给事中。其所著《槐轩集》《槐轩小草》等3部著作收入《四库全书》。告老还乡后,他撰写了茌平县清朝历史上的第一部县志,现藏于山东省图书馆。王翰林死后,康熙亲笔赐赠:“忠孝贤良老,文章德业人”,昭示其光辉的一生。

自2008年从村党支部书记的位置上退休后,王公科便萌生了追史寻宗,重建翰林宗祠的念头。“8年的时间差不多跑了6万多里路,光车费就花了3万多,鞋都穿坏了4双。”王公科说,让他感到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族人加入他的队伍,让他更加感觉到自己做的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搜寻这些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能让先祖王翰林‘忠孝贤良\’的家训传承下来,教化更多的人。”谈起追史寻宗的缘由,王公科说道。他将收集整理的史料精心装裱起来,把自己居住的两间瓦房改装成了“王翰林史料展览馆”。该展览馆建成至今一年多时间,参观者已经近万人。“忠孝贤良”的祖训对后人有着积极的影响。“我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再加上孙子孙女辈儿,直系亲人26个。小辈儿就出了7个大学生。”谈起对先祖遗训对自己的影响,王公科自豪地说:“大孙子王亮大学后入伍,现在四川某团当团参谋长。五孙子王超22岁就在大学入了党,现在在省农业厅工作。”

”除了对自家的影响,传承祖训对全村的教化作用也十分明显。“全村出了100多个大学生,去海外留学的也有三四个。”王公科说,全村人对“忠孝贤良”的祖训看得很重,“村里的‘善行义举四德榜\’上都放不下了,人人都是模范。”

让王公科欣慰的是,如今,建设王翰林祠堂已经得到了茌平县各有关部门的重视。“我相信,建设王翰林祠堂一定能能让‘忠孝贤良\’的祖训得到更好地传承,也必将对乡村文化振兴起到推动作用。”王公科满怀信心地说。

新闻推荐

茌平交警组织驾校学员参与交通劝导活动

商报聊城消息6月19日,茌平交警组织驾校学员志愿者在县城区开展“礼让斑马线文明我先行”交通劝导活动。志愿者对不礼让...

茌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茌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七旬老人的特殊心愿)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