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新闻 西昌新闻 德昌新闻 会理新闻 会东新闻 宁南新闻 普格新闻 布拖新闻 金阳新闻 昭觉新闻 喜德新闻 冕宁新闻 越西新闻 甘洛新闻 美姑新闻 雷波新闻 盐源新闻 木里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凉山州 > 越西新闻 > 正文

脱贫攻坚:越西盛开“民生花”

来源:凉山日报 2017-09-06 11:46   https://www.yybnet.net/

特色彝绣助农增收。 美丽彝寨。

一栋栋彝家新居犹如一颗颗明珠,散落在山水间。

走进越西,放眼坝区的越西河两岸及二半山区的普雄河沿岸,一处处彝家新寨成为点缀山水的亮睛之作。

这是越西百姓住上好房的梦生之地。

附子、大棚蔬菜、藜麦、高山香猪……从传统迈向现代化,从单一走向丰富,从零星步入规模,极富底蕴的越西农业产业正携手“1+X”产业,因村施策、精准布局,形成“比翼双飞”之势。

这是越西百姓脱贫奔康的起跑之处。

高点定位迈阔步。“始终坚持用头号执行力干脱贫攻坚‘头等大事\’,扎实有效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倾力打造民族地区脱贫奔康示范县。”聚焦69个贫困村退出,紧盯5530户21708人脱贫目标,面对今年的脱贫攻坚之战,越西上下统一思想,以统筹推进23个扶贫专项为抓手,有力有序有效全面推进工作。

文昌故里绘宏图。在这片不乏传奇和神秘的古老土地上,当务实高进的脱贫攻坚与沧桑奋进的千年越西“相遇”,厚积催生出亮丽纷呈的“民生之花”,铺设出繁花似锦的脱贫奔康之路……

住房建设:百姓入住好舒心

今年,省州下达越西彝家新寨建设15个村,其中6个极度贫困村,实施住房建设1050户,涉及11个乡镇;易地扶贫搬迁1423户6063人。任务下达后,越西自加压力,将彝家新寨建设任务扩面至26个乡镇53个村2649户住房建设,28个贫困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将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扩面至2879户11998人,项目共涉及21个乡镇、41个村,规划集中安置点40个,集中安置1426户5704人。

为全面优质完成建设任务,越西采取集中点统规统建和分散自建的方式,引入先进前沿管理模式,由4家国企负责实施,负责集中点农户建房和村内公共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建设。分散自建由乡党委政府组织农户,按照住房建设相关要求由农户聘请技术人员指导实施建设。目前,全县2649户彝家新寨贫困户住房建设已全部完成主体建设,其中:795户完成装修入住,其余1854户正在装饰装修;易地扶贫搬迁计划内1423户6063人住房主体已全面完工。

在安全住房建设中,越西上下一心,又一次创造了值得称道的“越西效率”。这,得益于超前的谋篇布局,更得益于贴近民意、务实可取的“越西经验”:

——规划先行,科学制定建设规划。聘请专业设计队伍规划设计彝家新寨,并强化规划、严格照图施工。一是突出安全性。针对越西地形多样、地质条件复杂实际,在避开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区前提下,本着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和节约用地的原则,科学选址布局彝家新寨。民居设计遵循“安全、经济、适用、有特色”原则,充分考虑住房抗震性能,切实提高防灾减灾避灾能力。二是突出实用性。坚持规划到户,按照“前庭后院+屋檐”总体模式和“人畜分居、厨厕分离、牲畜圈养”要求,充分考虑高二半山、平坝地区气候特点及民族生活习俗和群众生产需求,优化户型设计,完善现代功能。新建住房均设计为两楼建筑基础、砖混结构,贫困户先行建设一层,日后根据自身条件可再建一层,为子女成家建房预留空间。三是突出特色性。在坚持依山就势、突出生态田园风光的基础上,将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商旅文化有机融入村落民居规划建设中,整体提升彝家新寨的文化品位,塑造和谐自然简洁、地域风格突出、民族特色浓郁的村落风貌。

——资源整合,拓宽项目投入机制。建立健全“国家投入为引导、农户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投入机制。一是强化财政支持。2017年省州配套彝家新寨专项资金7815万元,县财政安排8106万元,通过县级财政配套资金用于彝家新寨建设,定向支持彝家新寨建设。每户新建户补助3万元,改扩建补助1.5万元,新建户按期入住用整合资金奖励1万元,贫困户建房资金不足部分可贷款10万元,3年免息。易地搬迁实行差异化补助,人均补助标准为17091.5元,进城购买商品房的贫困户,人均补助3万元;到县内外投亲靠友分散安置的,人均补助2.5万元;在本县跨乡、跨村集中安置的,人均补助2万元(集中安置户达10户以上的,安置地基础设施和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由国家投资建设);本乡村内安置的,人均补助1.7万元。二是整合涉农项目。按照“渠道不变、投向不乱、集中使用”原则,统筹捆绑扶贫、以工代赈、移民搬迁和农、林、畜、水等项目资源,集中用于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三是聚合多方力量。通过扶贫贴息、单位企业帮扶、驻村干部帮扶等途径,多渠道筹措资金,引导群众投工投劳,统规联建、统规自建相结合,团结互助共建美好家园。

——综合配套,打造便民利民新环境。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在加强配套建设中提升功能、改善民生。一是着力基础配套。按照设施齐备、功能完善的原则,实施水、电、路、宽带网、环境绿化和“五改”(改厨、改厕、改圈、改水、改院)工程,通过就地取材、简便易行的方式,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二是着力产业配套。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发展以烤烟、马铃薯、苦荞、西门达尔牛、半细毛羊等项目为依托,有效增加群众收入,让群众既住上好房子又过上好日子。三是着力公共服务配套。以服务均等化为方向,配套建设“村支部活动室、民风民俗活动室、村卫生室、便民公益商贸场所、文化室、民俗坝子、一村一幼”为一体的村民风民俗活动中心。

交通突破:道路通畅兴百业

近年来,越西县抢抓全州“交通大会战”和“脱贫攻坚”重大历史机遇,深入实施“脱贫攻坚、交通先行”战略,夯实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村公路建设难、通畅难、管理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为脱贫攻坚顺利验收提供了坚实的道路交通保障。

一组数据可以佐证。近两年,越西县道路交通建设总投资达8.007亿元。截至目前,全县公路总里程1131.4公里,其中,国道2条(G245、G550)120.5公里、省道1条(S218)27公里、县道3条143.8公里,乡道187.6公里,通乡通畅率95%。全县289个建制村中,259个村已通畅硬化,通畅率达89.6%。2017年,投资7830万元用于69个脱贫村156.6公里的通村硬化路建设,目前,已完成60个村的道路建设,剩余9个村将在9月底完工通车。2018年的69个脱贫村已经完成58个村通村硬化路建设,力争在2017年提前实现全县289个村通畅硬化。

一路通百业兴。有传承千年商旅文化通道的越西,自然更深知交通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涵义。

近年来,越西县委、县政府坚持“交通突破先行”的理念,突出交通建设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把交通建设摆在“五大兴县战略”的首位,制定了“打通五个出口、完善一个网络、构建一环线五主干交通网络”的总体思路和战略布局,下定决心,举全县之力,兴超常之为,大打一场农村公路建设的翻身战。组建由县委书记亲自抓,县长具体抓,县级领导包片、帮乡单位包乡镇、乡镇长包村、村组干部和技术员包线、县重点督办和考核的农村公路项目建设“两抓四包一考核”工作体系,确保农村公路项目快推进、快建设、快见效、快投用目标的实现。越西县交通局紧紧围绕战略布局细化措施,科学规划、狠抓落实,确保重大通道项目零障碍、零阻工、高效率推进,农村路网建设有力有序实施。

产业布局:群众致富有保障

南林村的附子、德吉的生态香猪、尔赛的藜麦、依洛地坝的红米……放眼越西的贫困地区,一个个特色化、品牌化、规模化的产业正在精准布局,落地生根,撑起贫困群众放心发展、脱贫奔康的希望。

完成1.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和改造提灌站2座,建设农机化生产道路4.3公里;

在全县新培育农民合作社15个、家庭农场22个,新培育省、州级示范合作社2个;

完成马铃薯种植面积为18万亩,蔬菜播种面积达到5.5万亩、设施蔬菜新增1400亩,发展母羊16950只、公羊573只……

这是越西全县今年农业产业扶贫专项目标任务的一个截面,折射出一个布局合理、全面发展的农业发展格局。

今年以来,越西依托“1园区+10基地”建设,分区域布局“果薯蔬草药花鱼”产业,深入实施“1+X”产业和“借畜还畜”项目,到目前已完成核桃春季造林18.3万亩、种植马铃薯17.35万亩、发展高山错季蔬菜250亩,建设羊圈1207平方米、投放畜种2461只(头),建立家庭农场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8个、申报4个州级示范家庭农场、2个州级示范合作社。用好6400万元产业扶持基金,抽调业务骨干成立25人的专家服务团,对贫困村集体经济培育和贫困户产业发展开展跟踪指导,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配套推进电商扶贫,建成1个县级电商运行中心、30个村级电商服务站,培育出龙裔良品等一批电商主体;成立绿满仓有限责任公司,探索“供销合作+电商”新模式。积极推进“以购代捐”,国家、省、州、县四个层面96个帮扶部门全部签订“以购代捐”协议、制定帮扶计划,各帮扶单位职工出资21万余元购买贫困户蜂蜜、土鸡蛋、高山腊肉等农产品。完成各类就业技能培训3416人,完成第一期1000人、启动第二期200人贫困户素质提升工程培训,开发公益性岗位513个;举办两期专题招聘会,5883人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素质培养:注入发展新活力

今年8月4日,越西县举行第一期新型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培训班结业典礼。一个月以来,来自全县40个乡镇的1000名学员接受了系统、全面、精准的素质提升培训。

在这场与全州同步的培训工作中,闪现出了务实的“越西经验”:

——强化组织保障,夯实精准培训基础。强化阵地建设,全覆盖成立农民“夜校+点题培养中心”,挂牌成立“越西县驻村干部(第一书记)能力提升培训中心”,设立基层党建、产业发展、基层治理、服务群众4大现场教学基地,把课堂从理论延伸到实践。充实师资力量。整合“农家书屋”、远程教育站点、农村种养殖示范基地、“村村响”等教学资源,县、乡分级建立涵盖了1200多名领导干部、专业人才、先进典型、党员创业明星、“土专家、田秀才”等各级各行各类优秀人才的教学师资库。创新培训内容,立足越西脱贫攻坚实际,设置脱贫攻坚政策解读、实用技术、法律法规、习惯教育、风气教育、电子商务、感恩教育、基层治理、禁毒防艾、脱贫光荣等“10个必学专题”,搭建起农民群众“缺什么学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精准培训平台。

——创新培训方式,提升精准培训质量。“流动党校”送学上门,整合部门培训资源,根据贫困群众产业发展需求,制定猪羊养殖、大棚蔬菜种植、林果业种植等15种产业技术培训项目。同时,组建8个授课小分队,打破固定讲坛等待学员上门培训模式,把教学课堂重心下移,延伸到村寨、农户和田间地中。截至目前,共600余名贫困户参加了技能培训,单独辅导125人次。“小班模式”精准培养,针对驻村干部不会为、不善为、不敢为等问题,全面实施“点题培养计划”,开设彝语知识、彝族民风民俗、电子商务知识等30门理论课程和猪牛羊养殖技术、大棚设施蔬菜种植技术等6门现场教学课程。借助“先锋越西”微信公众号,设置“点题”系统,驻村干部根据“点题”流程,按需点题。“封闭学习”深层提升,依托县西城中学和县职业技术学校设立两大集中教学点,按照“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整合党校、教育等15个部门优势资源,精准实施贫困户“新型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实行“基本素质+专业技能”的“1+X”培训模式,采用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操作演示、技能实训、参观交流等教学方式,让参训群众主动融入教学,学有所获。争取培训资金388.2万元,为参训群众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购置1040套作训服、床上及生活用品和发放相关补助,并落实专人随时随机抽查、检测培训基地食堂采购食物,把好参训群众健康关。

——强化制度建设,确保精准培训成效。一是全面“建章立制”,确保培训制度化。建立教学辅导员、生活管理、培训退出等制度,对“新型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参训群众进行军事化管理,并通过跟班督查、普遍检查、随机抽查等进行综合评分,对考评在80分以上的学员颁发新型农民培训证书,对不合格者取消误工补助,纳入下一批培训计划。二是推行“积分奖励”,提升学用转化力。设立“积分商城”,开设“积分账户”,农民群众每参加1次农民“夜校+点题培养”教学课程,其“积分账户”自动存入1个积分。每半年,根据“积分账户”申请兑换相应积分价值的鸡鸭苗、经济林木等;每年,综合各村农民“夜校+点题培养中心”工作开展及农民群众学用转化等情况,分别动态评选表彰一定数量的优秀学校和优秀学员并给予5000元至10000元的发展基金奖励,激发农民群众参学参训动力和学用转化能力。三是实施“跟踪回访”,确保培训精准度。建立群众评课机制,在每堂课结束后,由参学群众对授课教师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态度进行星级评价,评价结果作为授课教师在干部任用、评先评优、年度考核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倒逼授课教师认真备课、用心讲课。同时,建立“回访”制度,采取见面约谈、实地查看等方式跟踪了解培训实施情况,对培养不力的责任主体进行通报批评、约谈整改,确保培养计划有效推进。

协作帮扶:脱贫攻坚显真情

三峡集团捐赠资金2000万元用于大花乡大花村、拉吉乡竹洛村住房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目前235户住房建设已主体完工、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已完成总工程量的10%;

佛山市援建资金1000万元用于申果乡沙苦村64户住房和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旌阳区投入帮扶资金741.88万元重点用于梅花乡巴姑村、保石乡克里村住房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帮助引进总投资4 亿元工业无人机项目成功签约越西;

争取“6+11”脱贫攻坚建设周转资金贷款1.3597亿元,用于彝家新寨和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安全饮水项目建设、“1+X”“借畜还畜”产业发展。

……

这一组协作帮扶的数据,时间起始点为2017年1月至7月10日。从数据和实施的项目中,折射一个信息:在越西上下全力攻坚脱贫之时,外力给力,活力无限。

奋战脱贫攻坚,越西上下齐心,全民发力!统筹:邓萍 木色加甲

执行:林建江 苏勇

新闻推荐

越西县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初步确定

本报讯8月14日,县委副书记邓萍,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严内明,县政府副县长吉曲为石,带领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县发改经信局、县规划建设住房保障局、县国土资源局、越城镇主要负责人及...

越西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越西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脱贫攻坚:越西盛开“民生花”)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