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西县西城中学“希望教育”发展实录
7月3日清晨7点,天空飘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在离西城中学几里外,就能听见朗朗的读书声从绿荫环绕的校园里传出。
2006年西城中学建校,全校仅有教学楼、综合楼各1栋和学生宿舍3栋,4个教学班,200多学生。如今,校园里篮球场、足球场平整开阔,多媒体教学设施齐备使学校实现了班班多媒体教学;实验室、图书室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教学规模达到42个班级、2500余名学生,是越西县规模最大、教学条件最好的初级中学。今年中考,优生数占到全县的87%以上。
短短几年间,一个城镇中学如何实现腾飞?校长冯道良说,这些都得益于“热爱学生、点燃内在希望之火、奔向未来”的西城文化核心;“学校无差生、只有希望生”的学生观;“转化一名后进生和培养一名优等生同样光荣”的教育观;“多一把尺子、多一批好学生”的多元评价观;“善识学生、善待学生、育人先育心、目中有人、心中有标、手中有法”的教育教学方法。
关键词
1
自力更生师生协力,同谋发展
翻看西城中学建校初期的老照片,很难相信,脚下宽阔的运动场,几年前却是荒草丛生。当年,因为资金有限,从建校之初,西城中学就提出了自力更生谋发展,师生协力共建校的理念。“那时候,每个老师都有一把锄头,放学后就带着学生动手搞建设。”冯道良说,拔杂草、平整土地、安装篮球架,都是师生一起完成的。
为了让学生能够享受更好的教学条件,西城中学提出了“借他人之力促学校发展”的方式,引入自动洗碗机、刷卡洗澡堂等生活设施,让学生的生活更加便利。
自力更生,同心协力,不仅推动学校建设,也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精神。近两年,学校基建已基本完成,但学校依然保持学生参与劳动、勤俭节约的习惯:每天的午餐和晚餐,以班级为单位把饭菜抬到教室,学生自己分饭取菜,吃剩的饭菜由学生统一送到校园小农场喂猪。
事实上,西城中学的谋发展并不只体现在硬件上。
由于历史、社会、经济等原因,全县较优质的生源大多流向外地,从师资到生源,西城中学也必须自力更生、自我培养。在这样的背景下,西城中学提出了“希望教育”的理念。
关键词
2
希望教育让学生有信心,对明天有梦想
每周一升旗仪式,同学们都要在国旗下讲话,但与大多数学校不同的是,西城中学的国旗下讲话,是由整个班级同学共同演讲。
这正是西城中学开展“希望教育”的一个小切片。希望教育,就是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怀有希望、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到达希望之境,获得成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进取心、责任心和自控力的“四心一力”。
对于西城中学来说,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每一个学生都有潜能、都有自己擅长的一面,学校对他的培育,是要鼓励学生找到自己最佳发展的方向,对自己有信心,激发出自己的潜能,为自己的目标不断追求。
西城中学实行半封闭、军事化管理,学生从早上7点进入学校,一直到晚上9点半才离校回家,在长达10多个小时的校园生活中,除了学习,“第二课堂”也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大亮点。
学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从未接受过专业的乒乓球、田径、美术、书法、歌舞等培训,但到了西城,这些都成为了他们的选修课。“每周我们都要安排两节特长课,学生可以在10余个特长班中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去学习,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搭建了平台。”学校政教处主任刘宇洲介绍,学校每学年还要举办各种大型活动:春季是艺术节,包括歌舞汇演,美术、手工制品展演;冬季则是运动会,检验同学们强身健体的成果。
在全州中学生运动会上,西城中学屡屡取得硕果,从下学期起,还将在全州县级中学中首开游泳课。
关键词
3
高效课堂绩效为先,有为才有位
在对教师的管理制度上,西城中学一向秉承“公开、公正”原则,无论是职称评定,还是各项奖惩,全部依照考核成绩。在学校大会议室里张贴“教师量化考核公示栏”,每周根据既定指标,对每位教师进行打分,最终的评分结果将直接体现在教师的绩效考核中。
为了确保教学质量,西城中学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开展了“推门课”和“天天公开课”活动。“推门课”由校长亲自带头,行政人员、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共同参与,通过抽签的方式深入课堂。学校立足教情,制定“推门课评分表”,分普通话使用、教案、当堂训练等栏目,由听课人公正评分。这样一来,学校能及时了解教师教学情况,教师能在第一时间得到信息反馈,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天天公开课”由教务处在前一天晚上通知授课教师,并通过“校讯通”告知听课教师,课后听课的老师会以匿名的方式对授课老师进行评价,及时反馈给授课教师。
“这样的方式,会促使老师们对每一节课都做好充分的准备,有计划地授课,从而达到实现‘高效课堂\’的目的。”学校办公室主任付明明说。
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学校经常带领教师到其他优秀学校进行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学校要求教师练习普通话等基本功,每月以不同主题撰写论文并汇编成集,并举办各种教学技能竞赛,促进教师能力的提高。
虽然教学管理十分严格,但并不呆板。每天早晨,校园里的绿色走廊、许愿池旁,都有很多学生在晨读,上课时间,一些老师还把教室从室内搬到室外,让学生在更舒适的环境里徜徉在学习的海洋中。
关键词
4
爱校如家 “九大碗”宴席,送别毕业班学生
对每一届西城中学的毕业生来说,毕业之前的“九大碗”,都让人难忘。
在学生毕业之前,西城中学都要在校园操场里举办毕业宴席,宰好校园小农场里师生们自己喂养的猪,大家热热闹闹地齐聚一堂。
因为食堂人手不够,当天毕业班的老师们都要围上围裙,亲自上阵为学生服务,从摘菜、洗菜,到端菜上桌,随后,老师们都要穿上校服和学生合拍毕业照,隆重地送别学生。
西城中学一直倡导爱校如家,在校园里营造家一样的温暖。
初一(6)班的学生李晓茜来自普雄,因为学校离家较远,平日都住校。“来西城中学读书快一年了,感觉很温馨,老师很关心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平时有点什么事,都会帮我们解决。”李晓茜说,在西城中学读书觉得非常骄傲,亲戚朋友们都说,这是一所好学校,让我一定要好好学习。
学校留守学生多,为避免学生沉迷手机网络,校园里不许学生携带手机,但所有教师办公室的电话,学生都可以免费使用跟家长联系。冯道良说:“能让每个学生在校园感受到家的温暖是我最大的心愿。”
8年,西城中学人才辈出,群星璀璨,是学子成长的摇篮、起航的港湾。
8年,西城中学人杰地灵,广聚英才,是教师展露才华、俯首育人的舞台。
历经沧桑,收获殷实,沉甸甸的奖牌见证了西城人的铿锵步履和辛勤耕耘,西城人正高擎大旗与时俱进、勇往直前,努力向着更加辉煌的彼岸破浪远航!
□吴梦琳图片由越西县西城中学提供
新闻推荐
本报讯(林建江记者吴梦琳)日前,记者从越西县获悉,据中国铁路总公司办公厅发函,为进一步方便甘洛和越西两地群众出行,计划从7月初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越西站将增加3趟旅客列车的停靠,分别为:成都-昆明K14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