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徐崇每月要走访完所有贫困户,每季度要走访完全部村民。他给自己定了规矩,无论路途多么遥远,中午都不在群众家吃饭,绝不给老百姓增加负担。每次走访,徐崇会随身携带干粮,用作中午的便餐。
组织篮球赛与村民打成一片
讲述者:谢勇
江阳区行政审批局副局长、盐源县官地镇马桑坪村驻村第一书记
到盐源县官地镇马桑坪村后,谢勇把自己的QQ昵称改为“天空很蓝”。因为太激动了,像马桑坪村这样美丽的天空,他还是第一次见到。
马桑坪村有33户贫困户。如何让贫困户持续增收、长效脱贫?谢勇的做法是因户施策发展产业。但是贫困户住得分散,怎么才能动员他们发展产业呢?谢勇看中农民夜校的作用。“有了产业,腰包才会‘鼓’得起来。村里的气候和土壤适合发展苹果、花椒和核桃产业,而且县里有配套资金,我们还提供技术支持。”他和农技员把农民夜校次数提高到每月8次,住得较近的贫困户就集中授课,较远的就入户宣传。不仅如此,谢勇发现村民爱打篮球,就联合村“两委”把贫困户组织起来开展友谊赛,在文化活动中与贫困户增进了解。政策和技术讲明了后,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热情高涨。
谢勇还利用广东佛山和江阳区对口帮扶的机遇,帮助贫困户到两地劳动密集型企业务工,解决贫困户农闲时家里的收入问题。
入户走访贫困户,谢勇有两件事记忆深刻。大山里土路多,而且风大,车子行驶时扬起来的风沙就像大雾天气一样,即使两车相差5米,后车也看不到前车的车尾。在村里高海拔且气候比较湿润的地方,旱蚂蟥很多。只要感受到体温,旱蚂蟥就会飞来。曾经,一条旱蚂蟥活生生咬死了一只山羊。
泸州与马桑坪村的饮食习惯有些差异。村里人少有吃蔬菜,而且一天只吃两顿饭。马桑坪村海拔特别高,水没到沸点就开了,面条很难煮熟。花了一段时间,谢勇才适应了村里的生活。
“四比四讲”推动坝窝村乡风文明
讲述者:张禄均
江阳区民宗局副局长、盐源县盐塘乡坝窝村驻村工作队员
张禄均觉得在彝区工作倍感亲切,“以前是为流动的少数民族同胞服务,现是真正在少数民族地区服务。”
去盐源县盐塘乡坝窝村里工作前,张禄均母亲重病、孩子才7个月大。为了解决张禄均后顾之忧,妻子辞掉了自己的工作,全身心在家照顾老小。张禄均说,要把援彝工作做好,才对得起妻子的付出。
曾经,推开一组村民杨左果家院门,一群苍蝇向张禄均扑面而来。这些苍蝇是“生活”在杨左果院里的稀牛屎上的。院里还有杨左果晾在绳子上的衣服。旁边的养殖房,也被垃圾填充着。离开杨家后,张禄均决心要让村民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张禄均作出这个决定,不仅是因为看到杨家的“风貌”。前期走访中,他发现村里的贫困户都住进了彝家新寨,大多数贫困户还外出务工能获得较高收入。“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的问题不用担心了,就要把更多精力用来帮助村民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结合村里实际,张禄均策划开展了“四比四讲”活动(即比精神、比环境、比习惯、比成效,讲孝道、讲爱心、讲诚信、讲感恩)。
村民散养的牛,常啃食农作物,引起了邻里纠纷。随处拉的牛屎也影响了村容村貌。“四比四讲”活动中,张禄均与村民达成了共识:谁家的牛破坏了农作物,要按比例赔偿。一次,村党支部书记罗平散养的5头牛吃了别人的玉米,罗平立马拿出罚款。村看村、户看户、组员看干部。“书记交罚款”的事情传开了,大家后来都管好了自家的牛,糟蹋庄稼和到处拉粪便的现象大为改观。
如今,坝窝村乡风文明。杨左果自觉把家里收拾得干净明亮。一组村民罗使嘎把风貌较差的房子重新上漆,还将以前乱堆在家中的玉米秆摆放得整整齐齐。
新闻推荐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持续开展,盐源县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好,颜色纯净的蓝天白云成为最常见的天空背景,将不断改造...
盐源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盐源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