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5月14日上午,凉山州第一届残疾人运动会游泳比赛在西昌率先鸣枪开赛。游泳项目共产生9枚金牌,分别为会理3枚,盐源3枚,宁南2枚,德昌1枚。
当天上午,西昌北部湾恒温游泳健身中心热闹非凡。各参赛队领队、教练员、活动组织者、以及裁判等工作人员早早地来到场馆内。除了做好例行的准备工作外,严格检查了各设施的安全性。
上午九时,比赛正式开始。本项目共有全州12县市的34名运动员参赛,其中男运动员31名,女运动员3名,年龄最大的运动员65岁。
65岁的金阳选手陈富明,是队员中年龄最大的,他告诉记者,金阳没有游泳池,他是20多岁的时候在金沙江里学会游泳运动的,因工受伤下肢残疾后就很少再游泳了,他表示以后如果有机会的话,还要继续参加比赛。
盐源选手、上肢残疾运动员杨克古,有过多次参赛经验,曾在全省残疾人运动会上获得过3枚金牌,在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两个项目的比赛中,分别获得过第5名、第6名。
来自于木里县的何长生,今年40岁,双下肢残疾,他是在河水中学会游泳的。那时,他的家乡木里县后所乡的河上没有修桥,进出都要从河水中游过,自小就学会了游泳,在本届比赛中,获得50米、100米两个第三名。
看着这些有不同残疾的运动员们在游泳池中,有的以单臂奋力划水,下肢残疾的运动员,用单腿蹬水,奋力向前,虽然艰难缓慢,却顽强坚持的精神,场上工作人员和场外观众都无不动容。
各参赛队教练员在比赛过程中,都会守候在队员身旁,有的跟着运动员跑动,他们向队员说的话中,让他们注意安全和安慰他们的话多于强调比赛成绩的话语。
比赛现场,有紧张热烈的比赛气氛,更有感动人心的温馨场面。对于获得比赛好成绩的选手,人们给予由衷的夸奖和赞扬,而对于成绩不如意的选手,人们更是报以真诚的敬佩和鼓励。
(本报记者 周静)
新闻推荐
去年8月21日,为了抢救落水的廊坊李丹母子,四川凉山州盐源县19岁彝族青年高阿锋在河北保定易县易水河壮烈牺牲。本报连续6天深入报道,新华网、人民网等数十家网媒大量转载,多家媒体跟进报道,引发全...
盐源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盐源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