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漏一张卡、一笔资金的入户核查,追回了贫困群众的补贴资金,也重树了基层干部的形象;
连续数月、设在田间地头的大量流动群众接访点,收集到大量民情民意,也拉近了干群之间的距离;
一百多场问题尖锐、讨论热烈的乡村坝坝会,加强了沟通,也提高了农民群众参与反腐监督的积极性……
以行动表决心、以作为赢民心,喜德县对惠民惠农政策补贴资金的专项清理,其实也是一次对服务宗旨的再强化、对履职作风的大拷问、对民生诉求的有力回应。
抓长效 健全机制“堵漏洞”
应该说,喜德县的清卡行动,从一开始就把落脚点放在了“健全机制促长效”上。
6月份,也就是全县大清查刚刚铺开时,县委书记曲木伍牛就在工作推进会上明确提出:“我们搞清卡行动不是为了找问题而找问题,最终目的是要建立更加完善和有序的监督机制,确保每一分强农惠农‘救命钱\’能分毫不差的发到老百姓手上。”
因此,该县在全面清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有效方法和措施,健全完善制度机制,把资金监管贯穿到部门、乡镇、村组以及工作的各个环节,从制度层面堵塞漏洞,促进强农惠农资金补贴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真正实现“一户一卡、卡随人走、收支清楚、安全便捷。”
7月底,随着《喜德县惠民惠农补贴资金管理办法(草案)》(以下简称《资金管理办法》)和《喜德县惠民惠农财政项目资金审批监督流程图》的发布,一个符合喜德实际、规范严谨、高效透明的工作格局初步形成:
——六项制度强化制度建设,从小从细堵漏洞。落实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度。从财政下达预算资金到资金发到农户各环节均进行公告公示。实行备案报告制度。县级主管部门将县政府批准的项目实施方案和审批的花名册等资料报驻单位纪检组备案。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惠民惠农补贴资金实行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岗位分离、印鉴分离。建立档案管理制度。惠民惠农补贴资金申报、审核、审批的资料和公告公示资料形成专卷。实行绩效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与单位预算安排挂钩,实行激励约束。建立督查检查制度。
——“六个一”规范资金拨付渠道。制定一份惠民惠农补贴资金实施方案,明确政策、补贴对象条件、补贴标准;审批从个人申报、村组审核、乡镇复核、部门审批全过程实行一张表;统一开设一个账户,所有惠民惠农资金由财政国库管理支付;依托一张社保卡,开通补贴业务,实现一人一卡;每户确定一个明白人,所有到户的资金都通过明白人的社保卡兑付到户;银行发放成功后通过一条短信提示告知资金到账情况。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提升工作合力。定期召开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相关问题。通过综合精准施策,实现“一户一卡、卡随人走、收支清楚、安全便捷”的目标。
看亮点 工作方式“接地气”
喜德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李金智认为,长效机制的健全,其实就是监督执纪的强化,就是要做到零容忍、无禁区、全覆盖严查严处腐败和作风问题。
认识到位,则意味着行动靠前。喜德县监察委员会充分履行监察职能,不仅在创新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中提前介入,先行先试建立完善惠民惠农补贴资金审批监管流程,加快推进了《资金管理办法》落实落地,更为进一步提高对《资金管理办法》实施工作的智能监管,率先在冕山镇和拉克乡开展了大数据平台建设试点工作。
县监委的这项工作,增强了反腐监管的科技支撑,是长效格局高效运转的关键所在。据悉,该惠民惠农财政补贴一卡通发放监管平台将资金拨付的整个流程都纳入了监管系统中,始终保持闭环操作,确保数据一致,堵住了人为修改花名册的漏洞。通过该平台,不仅进一步规范了资金发放流程,做到事前监督,及时发现问题,还能通过大数据比对,精准识别问题,提高办案效率。同时,通过智能化监管,还实现了“银行卡减少、银行减少、工作环节减少”三个减少,真正体现了“减负、提质、增效”的惠民宗旨。
事实上,不仅县监委的工作有亮点、有特色、有实效,在喜德县“清卡行动”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发现既“接地气”,又高效率的创新实践和主动作为,其中颇具代表性的,就是“123”工作模式。
“1”即宣传动员。除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短信、微信等媒体渠道进行政策解读、信息发布外,还聚焦11个部门41项补贴资金,制作并发放了大量“强农惠农资金一览表”“涉农惠农资金明白卡”和“信访举报联系卡”,尽量让更多的人准确掌握各种补贴政策及信访举报途径。同时,喜德县还充分利用张贴公示公告、搭建流动接访点、开展廉政大宣讲、召开村民坝坝会、在“农民夜校”开设专题讲座等宣传教育手段,构建起多维度的“清卡”宣传大格局,真正实现“清卡行动”得民心、获民信。
“2”即“重信重访+流动接访”相结合。带着各乡镇有关重信重访问题的台账进村入户开展回访,对已有处理意见但信访人仍不接受的重信重访案件进行重新调查和分析,在弄清楚信访人的真实情况和不接受处理意见的主要原因后,耐心细致做好劝导说服工作,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流动接访点跟随入户调查组统一行动,在农户相对集中的地点随机访问群众,流动收集线索。
“3”即“乡镇自查+小组核查+汇总统计”三步走。第一步,在工作小组入户前,各乡镇村组对照县级部门主要惠农资金一览表进行自查,初步了解和掌握本村的大概情况。第二步,工作小组正式进驻后,白天走访摸底,下午等村民回到家中后再入户核查。这一步,要求工作人员入户后首先“亮身份、讲政策”,然后逐一核对农户的户口本、身份证和银行卡(存折),直至彻底弄清楚该农户实际享受了哪些政策性补贴、手中持有多少张发放补贴的银行卡(存折)、从这些卡中一共领到了多少钱等所有问题,并好登记。如果遇到村民不识字的情况,则更要详细讲解政策、耐心开展工作,确保核查结果无疏漏、无出入。第三步,汇总统计。每日入户结束以后,小组成员针对入户核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寻找村组存在的共性问题,对发现的线索汇总后与纪委监委审理室沟通,进一步完善固定确需要的材料。在问题汇总中与乡纪委书记进行沟通,就相关共性问题与其掌握情况进行比对。
当然,与“精准清查”相对应的,还有“精准惩处”。开展“清卡行动”以来,喜德县纪委坚持紧盯问题不放松、严查快结不放纵、督办问责不放过,高悬反腐利剑,形成高压态势。督促审计部门对2个典型乡镇进行“一卡通”专项审计,通过清理起底、举报发现、审计移交,建立问题线索、案件查处、追责问责台账。以提级办案、交叉办案为契机,加强对典型性问题的查处力度。如且托乡特洛村利用“一卡通”违规冒领特殊困难儿童补助典型问题线索进行“快查快结合”,对涉及村组干部、经办人员等6人立案处理。同时,坚持宽严相济,深入贯彻落实省纪委《关于限期主动说清问题的通告》要求,加大宣传,打消违纪人员的侥幸心理。共有41人主动说清问题,涉及金额260余万元,上缴资金182余万元。
谈收获 “彝族老家”催奋进
站位更高、认识更清、创新履职、服务靠前、高效作为……喜德县的“清卡行动”中,几乎所有参与人员,都进步明显,每一个相关部门,都战果喜人。
喜变背后,还有更多更可贵的收获,提振精神、催人奋进:
——为民谋利提升幸福感。很多工作人员都会在阶段性工作汇报时谈到为群众追回补贴款后的幸福,认为乡亲们拿到追回的补贴款时那发自内心的喜悦和赞扬,就是对大家辛勤工作、忘我付出的最好回报。
——走进群众坚定使命感。部分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流动接访工作的年轻人都在工作交流中发出虽苦尤甜的感叹,他们发现,很多工作,真的要走进群众,才知道是否取得实效;很多问题,只有透过群众的眼睛,才能看到本质找出原因。而脱离群众,就会淡忘奋斗的初衷、甚至丢掉本心、行差踏错。
——靠前服务增强价值感。“清卡行动”试点先行做范本、规范管理监督先行促长效、入户核查服务靠前提效率……喜德县的“清卡行动”,处处可见“先行一步”。然而,就是这提前迈出的一小步,却往往能成为事半功倍的关键。因为,抓早动快,就意味着认识到位、准备充分和胸有成竹;靠前行动,就能抢占先机、把握主动、让我们的工作提质增效。
——干群连心提速奔小康。7月,光明镇马厂村一场让基层干部“红脸出汗”的坝坝会之后,一位老乡找到流动接访点的工作人员,慎重提出了他对杜绝惠民惠农补贴资金被冒领的建议:“我发现,很多问题都是处在县上的职能部门和乡镇、村组的工作衔接上。如果上下信息畅通、干部做事公平透明,损害农民利益的事就不会再次发生了。”他说,坝坝会贴近群众倾听民声,让自己真正有了当家做主的感觉,仿佛心中燃起了一把火,特别想提出一点有价值的意见,以此回报党和政府的真情。
“清卡行动”,清的是腐败和作风,维护的是民生民利,得到了农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喜德县在清理核查过程中坚持“问题不清不放过、资金不明不放过、责任不追究不放过”,以严谨的态度、严格的标准、严肃的问责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赞赏,也拉近了干群之间的距离。
凝心聚力,自然锐不可当;携手并进,喜德提速奔康!本报记者 张敏敏
新闻推荐
向往站在山顶看着一望无际的云海从脚下飘过,欣赏大山深处错落有致的高原湖,小相岭是我一直想要去的旅游目的地之一。虽...
喜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喜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