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凉山 今日西昌 今日德昌 今日会理 今日会东 今日宁南 今日普格 今日布拖 今日金阳 今日昭觉 今日喜德 今日冕宁 今日越西 今日甘洛 今日美姑 今日雷波 今日盐源 今日木里
地方网 > 四川 > 凉山州 > 今日西昌 > 正文

康梅忧“天”

来源:西昌都市报 2019-05-16 08:13   https://www.yybnet.net/

□刘康梅(西昌)

古代寓言《杞人忧天》,讲述战国时期杞国有一个人担忧天塌地陷,自己无处安身,而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如今“康梅忧‘天’”,忧的是那些已渗透灵魂的生活景象迅速消失以及无形无声却又高山仰止精神的逐渐消失。

2018年8月17日,我到州一医院看中医。到药房拿药时,惊奇地发现传统的“抓药”方式发生了改变:工作人员熟练、快速地往桌子上一字排开的塑料袋里分别放入不同的塑料袋药包,很快,我的六副中药“抓”好了。

我打开一个塑料袋,看到若干花花绿绿、大小不一的塑料药包,里面是医生开的中药。

我继续看工作人员“抓药”。我寻找那熟悉、精致、锃亮的手提小秤;我想看自然翘起在精致小秤上白皙、纤细的“兰花指”;我想看那牢记于心而熟练从药斗里抓起中药并快速称秤的忙碌身影;我想听那七种、八种甚至更多种中药配齐后“唰”地倒入纸药袋的悦耳声;我想象在那浓浓的中药香味儿里期盼着药到病除。

我和中药房、中药库房的工作人员以及等待“抓药”的患者聊天。

知道了州一医院中药房从2017年年底逐步使用厂家用塑料袋包装好的不同规格的中草药配药,袋装中草药品种已达两三百种。

知道了使用袋装中草药配药的优点:干净卫生品质好、方便快捷效率高、易于保管不污染、配药剂量准确、相关人员工作强度缓解。

知道了使用袋装中草药配药的缺点:医院和患者的成本增加、特殊患者的用药剂量仍然需要人工“抓药”、塑料包装袋对环境存在污染隐患。

出了州一医院,我到大巷口“康华大药房”,想看看他们的“抓药”方式是不是也变了。中医部还是传统的“抓药”方式,两名男性工作人员正在一丝不苟地“抓药”。

后来,我到南街“仁人诊所”、“养正堂药房”和“百草堂诊所”,看到他们的处方中药仍然是传统的“抓药”方式,并了解到他们各有一套确保“抓药”准确、安全的管理制度。

还在想传统中医“抓药”方式改变的事儿,今年春节后意外发现的“中药免煎”方式,更让我大惊小怪。

2月28日,我在西昌市中医医院二门诊部看到了“中药免煎颗粒”窗口。

“中药免煎颗粒”是什么意思?我好奇地观看。

一间不大的药房,除了窗口这一面,其他三面均设置有像酒柜一样的柜子,若干白色塑料瓶瓶口向里插在柜洞里,每个柜洞上方贴有中药名称;一台电脑,一台设备;一名身穿白大褂的女性工作人员。

我观看工作人员给三个患者“抓药”、“煎药”。大致过程是:一,看药方,同时把药名、剂量录入电脑;二,等待所有配药在酒柜式药柜里自动配置成颗粒;三,取出所有配药瓶;四,将所配中药颗粒通过控制设备进行混合并按照付数(几付药)、天数(一付药服用天数)、次数(一天服用次数)分别包装成盒。

第一个“煎”药的是一位老年女性患者,她“煎”六副中药,一副药15味中药(有15个配药瓶)。“煎”好的六副中药分别装入六个圆形塑料盒子。一个盒子分六个格子,表示服用两天、一天服用三次、一次冲服一格中药颗粒。她说“免煎中药”干净、简单、方便。

再和一位等待“煎药”的时髦中年妇女聊天。她姓“李”,西昌人,是给女儿“煎药”,女儿在西昌青山机场工作。她说是第一次采用“免煎中药”,主要是女儿工作忙,中药颗粒开水冲服,非常方便。

“中药免煎颗粒”药房的工作人员很忙,我马上赶到西昌市中医医院。通过药剂科杨主任和中医组边主任的介绍,我大概了解了西昌其他医院使用“中药免煎颗粒”情况以及“中药免煎颗粒”由厂家生产、“中药免煎颗粒”由药房自动捡药机按处方出药、“中药免煎颗粒”由自动配药机配药、中药水煎或免煎由患者决定、中药水煎和免煎利弊等情况。

传统中医“抓药”方式的改变和“中药免煎颗粒”的兴起,让我思考:西昌大通楼城门洞和南街街口那一个挨一个、一家挨一家的草药地摊和草药店铺,是否会在这代人手中“终结”?我们的国粹中医药,是否会无药可“抓”、无药可“煎”、无病可“看”?或者,西昌600多年明清古城容颜的彻底改变,只是时间问题?西昌古城春节春联、门神的减少和雷同,是最后的“风景”?西昌古城若干户外和院内古井的干枯、污染、消失,也是迟早而已?或者,西昌古城茶馆、客栈以及原住居民的减少,是否导致西昌古城的口音消失、方言消失、民俗消失?

也许这些仅仅是生活小“景象”的改变,而迅猛发展并已经渗透我们学习、工作、生活的互联网时代和智能时代,会不会彻底颠覆陪伴我们千年、百年、数十年已熟悉的、习以为常的、深入血脉的传统观念和学习、工作、生活方式?

看中央电视台的“开讲啦”、“机智过人”栏目,我目瞪口呆。

看2019年中央电视台网络春晚,人工智能主播“小小撒”携手央视著名主播撒贝宁同台亮相。得知“小小撒”高达99%的仿真人技术、优秀的主持技能和可以不断“学习”、“提高”以及一年每天24小时工作的“能力”,我目瞪口呆。

关注曾经感觉非常遥远的“互联网+医疗健康”,已不再是科幻小说、不再是新闻标题,不再是互联网的字符,而是既成事实,我目瞪口呆。

看看身边的“互联网+教育”,看看人工智能向工业、农业、商业、金融业、服务业等等行业的频频挑战,我目瞪口呆。

互联网、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无人化,强烈冲击着我传统、简单、脆弱的大脑。我接受科技给我们学习、工作、生活带来的便捷、安全、舒适、美好,同时也努力寻找已经固化于灵魂的传统事物、传统景象和传统方式足够美好、值得保护和留存的理由。

在高端科技和传统事物的缠绕中,我在中国先贤那里找到了答案,于是,一段时间的纠结、困扰、思考豁然松懈。

中国最古老的《易经》所阐述的“变易”、“简易”和“不易”,以日月升落、阴阳交合的对立统一,表现宇宙和人世的无穷变化,表达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表明世界在变而万物本体不变的深刻道理。

西昌东林寺的“师傅”告诉我“成住坏空”的佛教对于世界生灭变化的基本观点:一个世界的成立、持续、破坏,转变为另一世界的成立、持续、破坏,其过程分为成、住、坏、空四个时期,又称为成劫(产生时期)、住劫(存在时期)、坏劫(毁坏时期)、空劫(空无时期)“四劫”。

还有道家的“应物变化”。

还有日月星辰变化的“宇宙奇观”探秘。

“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让我释然。然而,不变的万物本体是什么?变化的是否仅仅是形式?其文化内核和精神内核是否改变?比如那些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精神、人文情怀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具有中国特质的文化瑰宝和精神瑰宝能否留存并继承?或者,“变”是根本的?而“不变”则被束之高阁于各类博物馆或者档案、书籍、影像、影视和故事,从而现实与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精神、人文情怀脱钩?

康梅接受变化,却依然“忧天”。

新闻推荐

点燃梦想的激情 西昌学院校园歌手大赛圆满落幕

本报讯5月10日晚7点,西昌学院学生期盼已久的校园歌手大赛决赛,在该院学生活动中心顺利举办。比原定的5月11日,提前精彩...

西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昌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康梅忧“天”)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