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贪夜蛾:
杂食性害虫,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幼虫喜食玉米、甘蔗等80多种植物,受害后一般减产20%~30%,严重时造成绝收。
草地贪夜蛾,杂食性害虫,2016年1月在非洲首次发现,2年时间遍及非洲44个国家,造成了数十亿美元的损失……
去年8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出全球预警。在预警发出9个月后的5月8日,原产美洲的害虫草地贪夜蛾在四川西昌市礼周镇被发现并证实。
13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在西昌召开全省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控现场培训会,明确草地贪夜蛾已在四川定殖为害,并宣布启动应急工作,全面打响“虫口夺粮”战役。
每晚可飞行100公里
几天时间便可覆盖全川
13日,记者从四川省农业农村厅获悉, 5月7日7时,西昌市礼周镇街村村七组村民刘国荣像往常一样到自家的玉米地中“巡视”,在新安装的诱捕器中发现了一只灰色的蛾子。
刘国荣拍下照片并传给了西昌市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站长陈耕。随即,照片传到了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植保站。
5月8日,经专家确认,这只被抓住的飞蛾正是当前肆虐我国南方多地的世界十大植物害虫——草地贪夜蛾。
5月9日,与西昌直线距离300公里外的合江县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站长税静也收到深圳专业检测机构的通知,此前当地村民在水稻中发现的幼虫经基因检测,确定为草地贪夜蛾幼虫。至此,这一原产美洲的飞蛾已迁入四川,并定殖为害。
据了解,草地贪夜蛾是杂食性害虫,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2016年1月在非洲首次发现,2年时间遍及非洲44个国家,造成了数十亿美元的损失,2018年8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出全球预警。
这种蛾特别能飞,成蛾每晚可飞行100公里,几天时间便可覆盖全川;同时祸害特别快,属暴食害虫,群体作战,一天能啃光一片玉米地,啃完后列队迁移下一片地,外号“行军虫”。
首发地西昌市
发现的虫害得到有效控制
基于对该虫侵入线路的研判以及国家农业农村部的预警,4月底,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植保站开始部署监测工作,重点在靠近云南、贵州的凉山、攀枝花、泸州、宜宾、乐山等5个市(州)39个高风险县(市、区)设置了性诱监测点585个,并组织市县植保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田间调查。
截至5月12日,作为四川首发地的西昌市,已有1万余亩玉米地不同程度地发现幼虫啃噬痕迹。目前,当地植保部门已开展技术宣传,植保专家已奔赴田间指导农民,发现的虫害已得到有效控制。
“四川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玉米、马铃薯是主要粮食作物,高粱是川酒产业的重要原料,而这些作物都是草地贪夜蛾最喜欢取食的植物,一旦该蛾大量迁入,将对四川省粮食生产和川酒产业构成巨大威胁。”
在全省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控现场培训会上,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机关党委书记肖小余表示,尽管该蛾目前在四川是零星发生,但由于其生长传播特性和当前农作物生长情况,该蛾在川即将进入高风险传播期,四川各地必须做好防控准备,引起足够重视。
“四川现有10余种外来入侵害虫,现有的虫害防控体系能应对草地贪夜蛾。”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植保站站长尹勇表示,四川现有65个重点测报站和800个测报点,专业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3600余个,现在已有可防可治的药剂,一旦发现虫害,可迅速组织专业化防治队伍作战。
同时目前四川省已下达6000余万元的救灾资金,各地可在这笔经费中安排使用草地贪夜蛾防控经费,更多的专项费用也正在争取当中。下一步,四川省植保系统将在凉山、攀枝花、泸州、宜宾等高风险地区,组织专业队伍,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在川中、川西等潜在发生区,对重点作物开展普查,一旦发现虫情及时控制。
红星新闻记者 林聪
新闻推荐
西昌民兵开顺应急队队长殷开顺 这个“老总”更喜欢别人叫他“队长”
民间应急队中的精锐之师。殷开顺(左二)跟战友分析应急措施。文/图李江本报记者丁有维走进四川...
西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西昌,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