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凉山 今日西昌 今日德昌 今日会理 今日会东 今日宁南 今日普格 今日布拖 今日金阳 今日昭觉 今日喜德 今日冕宁 今日越西 今日甘洛 今日美姑 今日雷波 今日盐源 今日木里
地方网 > 四川 > 凉山州 > 今日西昌 > 正文

寻找珍珠泉

来源:西昌都市报 2019-05-14 00:00   https://www.yybnet.net/

尤家屯珍珠泉。 古井人家。

“珍珠泉,出土城南数百步,尤家屯之东北隅,有泉焉。自碎石间贯珠上出,累累然此止彼起,游目者应接不暇。汇为方塘。水由塘西南出为沟,灌屯内田,清可饮,旱无虞也。”

文/图王仁刚

西昌自古有许多泉池,除著名的邛海外,还有水仓、大水井、龙眼井、黑泥井、香水井、凉水井、龙井、珍珠泉等,它们都上了县志,是西昌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和文化符号。古城内外的泉池,《西昌县志》略有记载,其中龙井、珍珠泉两处泉池都在古城东南郊,记载较详:

“龙井,土城南,水傍土城路下田边出。其水清绝,直流为渠,约灌田百余亩。”

“珍珠泉,出土城南数百步,尤家屯之东北隅,有泉焉。自碎石间贯珠上出,累累然此止彼起,游目者应接不暇。汇为方塘。水由塘西南出为沟,灌屯内田,清可饮,旱无虞也。”

这里的“土城”当指今西昌市南坛、尤家屯一带的古土城遗址,可是今天已看不到遗迹了。西昌市西郊乡尤家屯村在三岔口南路以东,今西昌市第六中学一带。

古井人家

暮春傍晚,夜色渐起。一百多只燕子聚集在与西昌六中仅一墙之隔的电杆线上,整齐排成四列,还不断有新的成员加入进来。它们相互招呼,应答低语,啁啾呢喃,似在分享一天的见闻感受。高大的香樟树与黄角兰树下,见方五六米的泉池,明亮澄澈的水流从两个管子汩汩涌出。池边是洗碗筷家什儿的妇女们,周围几十个孩子在追逐打闹。

距离水池二三十米,是一个圆包,高出地面三四十厘米。

泉池四围,路边、墙脚、小青瓦大门口,坐着观赏眼前这一切的老人们。

初看这一池清水,还以为是自来水,可是马上自我否定——即便是开有自来水厂,也不会让水彻夜流淌吧。便询问满头银发的老人:“老人家,这水不是自来水吧?”老人说:“是自流的井水,井口在那个圆包下面。”老人姓吕名声良,今年89岁,属马,生于1930年农历七月,精神矍铄耳聪目明,十分健谈。

老人说,那个圆包,人称龙井,其实应该叫珍珠泉才对——珍珠泉!这便是珍珠泉!西昌著名的珍珠泉竟与我于此相遇!

老人从十几岁便在这里生活,知道泉水过去的情况。直到三四十年前,井还是一个见方三四米,水深约一米的方塘,水量很大,是现在的十份儿(倍)不止,大概有一盘碾子的水,可供尤家屯村邵家堡子、谷家堡子、魏家堡子几百户人使用。流出去的水还能浇灌100多亩良田,可以一直浇灌到“大粪”(一个难听的名称,今尤家屯古文昌宫附近)那里。池水有两处冒水点,水把池底的细沙冲起很高。有八九处冒着气珠,气珠子很大很亮,间距一尺左右。八九串气珠汩汩冒出,仿佛一串串珍珠,很是灵动热闹——这便是珍珠泉得名的缘由了。

编布学徒

吕声良老人10多岁来到尤家屯当学徒,学编织布匹。地点在周景西老宅,师傅徐洪洋于此租房招徒织布。

织布原料为青机纱、大发纱、黑马纱等棉纱,外地机器纺好买来,都挽成了饼,一饼有五耙(子、股、绺)。

织布前先要煮稀饭米浆来浆线。把线拍散,放于浆板上,倒入稀饭,使劲揉搓,揉搓后放在锅里浆,浆到一定时候再捞起晾晒,晾晒过程中要把线拍打松散,反复揉搓、回浆、晾晒,干了才“倒筒”,把线绕在竹筒上。这样加工好的线有韧性,用于牵经线。

经线牵在织布机的羊角上,要牵出480双960根线,一眼穿两根线,口面一尺二寸。经线牵好,便夹布以梭子织纬线,纬线为青线,不需浆,故而柔软。

吕声良他们那时牵线拉梭丢梭,织一件布称为一工口,长度有两长多,可以逢一套衣服。学徒四年,编织了1200件布方才出师。出师时,一天已可织出两件布,要是加班,通宵能织三四件。吕声良自己是大徒弟,记得师弟有小寿生、倪先进、杨跃武、杨跃先、尤德孟等。学徒期间,师傅每天供两顿饭,每年年底送一件布可做套衣服。

吕声良每天要在珍珠泉洗浆板,对泉水再熟悉不过了。可以说珍珠泉就是他的衣食父母。出师后,他到鱼市街王卫高家打工织布,一个月可以织布40件。新中国成立后就不再编织了,一些织布工人进了织布社,自己还是住在珍珠泉边。

大道生布庄的实业家

今天,珍珠泉边有古宅院一座,可惜已经残破不堪。残破的外表下,谁能想到这里竟是大布商周景西的故居,谁又能想到沧桑的古宅竟蕴涵商道精神的真谛。

近代机器工业兴起后,一些有眼力的官员商人纷纷投资机器织布业,西昌著名实业家周景西就是他们中的一个。周景西(1884—1959),名自镐,西昌市樟木箐乡人,宣统三年(1911年)己酉科拔贡生,“即用知县”,分发云南。因不肯忍辱求官,未得录用。民国九年(1920年),受邀在云南国学专修馆任监学并授课。民国十四年,昆明吴姓布店改业,他凑钱接收该店底货,交由其妻寸氏经营。民国十五年,国学专修馆停馆,周景西便一心经营布店,立招牌“大道生布庄”。布庄收购布匹分优劣标价销售,明码实价,言不二价,童叟无欺,谦和待客,薄利多销,并包退换,因以诚实不欺,赢得广大顾客信赖。他常教育子女和店员:“穷,以志安之;富,以道取之。大道生布庄一定要以诚实经商着手。”

抵制日货期间,有奸商将日货混包,印制假商标冒充国货,大道生布庄深受威胁。周景西决定自行生产布匹,他经考察改造宽织布机,引进原料技术,在其子周润苍协助下生产出新布,深受各界赞许。民国二十年正式定名“庸民织染工厂”,购置自动化织布机,业务由单纯买进销售发展为自产自销。为方便工人生产,他把织布机分散安装在工人家里。因质量有保障,云南省主席明令全省小学生童军装,一律使用庸民厂产品,滇军也采购该厂布料订制服装。

大道生之兴旺,除精心经营管理外,周景西父子还重视提高工人素质,举办夜校,让工人既学习文化又接受抗日宣传。

周景西家在安宁河西岸的樟木箐,这里行人往来全靠渡船。他托妹夫代置田产,分别在磨旗山、胡庄、花庄兴办义渡,利济两岸。每年十月架桥,次年雨季到来拆桥摆渡,造福了桑梓。他还游说家乡乡绅,集资创办了樟木箐初级小学。

大道生布庄产品遍销宁属(西昌地区),生意做大,欲回西昌筹备建厂,受威胁讹诈未果。1949年后,周景西因体弱多病,闲居保养,1959年病故,享年75岁。

家藏族谱

吕声良老家在桂家山楚楚庙下,老地名丁右所(今海滨村四公里半)。吕家是最早于此定居的家族之一,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吕氏族谱》记录有家族许多历史信息。

据《吕氏族谱》载,吕氏属邵阳世家,“渭水钓来周八百,泸峰春谱族三千”,为辅佐西周立国的太师姜尚(又名吕尚)之后裔。洪武二十三年,吕冲寰以昭勇将军由福建福州府起兵征剿叛乱来到此地落业。不幸阵亡,总兵刘龄长题墓联曰:“裹身马革丹心壮,杀贼雕弓鬼胆寒”。此刘龄长或与万历四十七年(1619)己未科进士刘鳞长(1598—1661)为同一人,可时间跨度有200多年。刘鳞长,福建晋江人,明末任建昌卫(今西昌)参议,留有《泸山大佛寺》《泸山寺古风》等诗作。

吕冲寰弟金浦以岁进士为越嶲教授,三弟金然以秀才教读海门桥。后裔世居邛海海滨数百年。康熙年间,族人繁衍建祠于朱家大桥,惜于道光庚戌年(1850年)八月海水暴涨,加以地震,祠舍于是倒塌。后族人努力集资在西昌城内大水井之侧建吕氏宗祠正殿三间及两廊、过厅。建成之日,题对联曰:“南宋平章三鼎焕,东莱光裕一身兼”。

吕家从始祖吕冲寰到“声”字辈,传14代。14代约350年—420年,明末至今约380年,二者时间较接近。因此说吕冲寰系明初来到西昌,说法还有待考证。

小作坊编织布匹,浣洗浆板的情形再也看不到了;珍珠泉气泡成串,泉水喷涌的盛况也看不到了。今天只能从一鳞半爪的记忆和书本中找寻昔日的故事了。

新闻推荐

火把节前在建生态示范街将全部完工 11条街11种个性 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在建生态示范街。生态示范街的所有在建项目将在火把节前完工。火把节前在建生态示范街将全部完工11条街...

西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昌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寻找珍珠泉)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