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市人大常委会对全市国有资产管理及安置房建设情况进行视察。
文/图本报记者李春
推进市级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是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重要举措,也是国企改革攻坚战的重要工作。西昌市市级国有资产管理运行情况如何?日前,在西昌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下,由市十届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和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牵头,组织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视察和调研。西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罗开莲,副主任张勇、丁勇、刘贤康参加调研。
西昌国有资产管理
正逐步做大做强
调研组一行围绕西昌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运行情况,西昌市回迁安置房使用情况,西昌市国有经营性资产清理情况,先后来到西昌市海南乡核桃村康旅小镇、湿地三期安置点、河东苑安置点、中所安置点进行视察。
“伴随西昌市铂金十年‘1566’发展方略,市国资公司抢抓机遇,趁势而上,不断突破发展瓶颈,资产总额已达280亿元。作为西昌规模体量最大、支撑作用最强的市属国有企业,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做优做大做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就目前公司的主责主业而言,管理和运营好国有资产,无疑是我们当下和今后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任务。随着公司代管资产的不断增加和资产涉及面的不断扩大,对资产当前状况的精准锁定以及对原有资产管理方式的改革调整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西昌国资公司董事长贾星介绍道。
就在今年初,西昌市委、政府结合机构改革契机,组建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成立该局的“初心”,就是为了补齐过去国有资产出资人履职不到位和经营者管理越位的机制短板,全面规范全市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记者了解到,截止2019年4月30日,国资公司管理的资产总面积为514万平方米,其中:经营性资产面积131.71万平方米,非经营性资产面积382.29万平方米;2019年1-4月收租金4707.9万元。
目前,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国资公司会同市国资管理局对全市安置小区的安置房进行了全面清理,市国资公司代收房款共20个小区,房源16260套。从实施拆迁安置以来已累计收到安置房房款138874.31万元。
摸清西昌家底
夯实国有资产发展根基
在调研中,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希望国资公司、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等要进一步强化国有资产监管,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摸清西昌家底,夯实国有资产发展根基,为现代化生态田园新西昌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西昌市委、政府结合全市产业布局和发展战略,在认真分析研判的基础上,成立代表西昌产业发展方向的五大国有企业,并想方设法为国企装入实体资产,开辟新业务,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西昌正坚定党管国企原则不能变,强化国有资产监管,创新资产监管模式,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在创新管理体制中,建立“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模式,严格避免多头管理带来的管理混乱,消除“谁说了都算,结果谁说了都不算”的局面;并创新监管方式,积极依托“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加快建成并用好全市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大幅提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信息化水平,及时盘活闲置资产,促进资产合理流动,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实现国有资产监管动态化;创新盘活国有资产。积极研究政策,争取上级支持,本着“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理念,彻底改变以政府融资平台举债为主的传统模式,逐步转向在约束条件下发行融资债券为主的融资渠道,从而实现国有资产平台健康发展。
目前,西昌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已定下发展目标,将聚力聚焦五项改革,即:推进现代企业治理、国企薪酬及绩效考核、重大事项决策、全面防控风险管理和市场化选人用人五项改革。聚力聚焦“五个一批”思路,即,确立一个标杆,向先进学习,借鉴先进企业管理机制和方法,“拿来我用”;确定一批能合作的龙头企业,采取参股入股、共建公司、项目合作等方式,实现自身的做大做强;锁定形成一批利润模式,增加经营性收入;争取一批施工资质和管理资质,增强市场竞争力;用好用活一批专业人才,夯实持续发展根基。聚力聚焦市属国企功能分类和主营业务,逐步将低效国有资本投入到服务城市发展上,充分发挥国企在城市功能建设、产业发展、基础配套、开发合作的顶梁柱作用。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由凉山州老体协主办的西昌市首届“航天城杯”门球赛开赛,来自16支门球队的120多名运动员在门球场上展开了...
西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昌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