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凉山 今日西昌 今日德昌 今日会理 今日会东 今日宁南 今日普格 今日布拖 今日金阳 今日昭觉 今日喜德 今日冕宁 今日越西 今日甘洛 今日美姑 今日雷波 今日盐源 今日木里
地方网 > 四川 > 凉山州 > 今日西昌 > 正文

西昌熟语 原汁原味“土”到掉渣 都是凝练生动的生活情怀

来源:西昌都市报 2019-05-07 08:13   https://www.yybnet.net/

西昌市樟木箐字库塔。

西昌

熟语

原汁原味“土”到掉渣

都是凝练生动的生活情怀

“泸山戴帽帽儿,下得起泡泡儿”;“宝(保)十三,卖掉水田买火山”;“樟木箐的海椒——实在是高”;“上西街的白墨——搓的”……这些熟语,来自于西昌本地百姓的生活,原汁原味,富有生活情趣和文化内涵。这些熟语又是怎么产生的?这其中还有一些有趣的故事。

文/图王仁刚

与老西昌人摆谈,他们口中会时不时冒出一两句本乡本土的熟语。这些熟语,来自于西昌本地百姓的生活,原汁原味,凝练生动,富有生活情趣和文化内涵,仔细分析,还真有意思。

“泸山戴帽帽儿,下得起泡泡儿”。这是关于天气的谚语,说在雨水天,看到泸山的山顶青云山、纱帽顶二峰被云雾笼罩,大雨便将到来。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西昌城乡春节期间古有办灯会的习俗,因西昌盛产白蜡,有办灯会敬神演戏的优越条件。要是八月十五天气不好,看不到月亮,人们便担心来年春节期间天气太冷,办灯会下雪,玩不开心。

“六月六,地瓜熟;七月半,地瓜乱”,地瓜是一种野果,长在巴地的藤子上,味道十分甘甜。每年农历六月成熟,其时便可去扒寻。记得这个时间,可以尽享美味;要是过了七月半,就再吃不到了。

“宝(保)十三,卖掉水田买火山”。“宝十三”也称土巴碗儿,是明代初年从江南等地来西昌的移民,吃的碗是土巴碗。清代从湖广各地移民来的称四外人,吃的是细瓷碗。宝十三来历说法多种,其一说是明朝末年,刘文秀部队进攻西昌,一路血洗而来,人们皆惊惶逃命。其前锋探子路遇一妇人,见其身背大孩子,手拉小孩子奔逃,奇之,问其故。则曰:“背者,兄子也,父母皆殁矣;拉者,己子也。”探子义之,告诉她插柳枝于门,可保无虞。妇女按照探子说法去做,并告诉了十二家邻居,于是这十三家人均得以保全,故称“保十三”。清代中期,其中的王姓从川兴坝子搬到尔乌山居住,于是人们便开玩笑说“宝十三,卖掉水田买火山”,有开玩笑,说人是瓜宝器之意。“火山”,指烧山垦荒之意。

“陈何段,渔转旱”。邛海渔村有陈姓、何姓、段姓、杨姓等人家,世代以打鱼为生,故称渔人。素有“大小渔村福自然,深潭绿水有根田。不用犁锄收获早,醉饱无忧白昼眠”“海滨村落半闲人,终日醺醺为惜春。若问酒钱何处觅,无庸播种但垂纶”“夏日炎炎鱼跃渊,渔人相贺得丰年。绿波声里呼围网,渔妇村庄竞拢船”等美誉。因时代发展,他们也逐步发展农业生产,种植旱地庄稼,由单一渔业转向多种经营,故称“渔转旱”——也有其他解释。

“樟木箐的海椒——实在是高”。这则歇后语的源起是樟木箐乡有字库一座,过去字库顶阁长有一棵海椒,每年都要结一树火红的海椒,很远就看得见。此语多用于对别人见识手段高明的表扬。

“魏矮子的马褂——一吃(尺)三”。源于西昌一魏姓人,个子矮小,马褂只有一尺三寸长。人们便以此嘲笑他,在打大二搓麻将时,拿来说笑,比方牌局结果是一个人赢,三个人输。以此相应还有另一句歇后语“王树轩的马褂——三吃(尺)一”,说是小庙李家堡子王树轩团长个子高大,马褂有三尺一寸长。人们也以之为比方,拿来说牌局结果是三人赢,一个人输。

“崩土坎的土地——自身难保”。源于经久乡崩土坎在安宁河边,河岸常年受河水冲刷,极易崩塌,连建在岸边的土地庙也被冲毁,菩萨也自身难保了。

“上西街的白墨——搓的”。这是一句粗俗的话,用于贬低人或是骂人,相当于说某人是“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白墨又名粉笔,以石膏做成,用于裁衣划线或写黑板字等,其时生产工艺落后,以手工搓制,故留此话柄。

“贾端公送鬼——还在屋里头”。旧时端公禧神安坛送鬼程序复杂,是技术活,贾姓端公常夜深也不能完成规定程序,常被揶揄,故有此语。

“火烧帽帽儿山——管你球相干”。帽帽儿山在大兴场木托长山,距离西昌遥远,那里人们种火山或没有掌控好火源,经常把山烧起来。但因距离遥远,又无切身利害关系,便说不相干了。此语常用于提醒别人事不关己,最好高高挂起,不用关心。

西昌有一则歇后语“城隍庙的土地菩萨——高明”,涉及西昌的一段悲壮惨烈的历史掌故。

话说明朝末年,西昌川兴焦家屯人高明任湖南长沙知县,他为官清明,深得民心,官声很好。因其父母去世,回西昌办理丧事守孝。其时恰逢戊子(1648年)兵变,张献忠血洗四川,其部将刘文秀率领流寇从云南进攻西昌。高明听到刘部即将渡邛海而来,便组织乡民扎水寨抵抗。刘部围攻了十多天不得进入,高明鼓励乡民死守,杀伤了很多流寇。刘文秀重赏招募向导,有一内奸带领他们从小路攻入。高明腹背受敌,寡不敌众,粮食也吃光了。他叹息说:“我力量枯竭了。家乡不能保全,是时势所致也是我的命啊!我蒙受国家爵位俸禄,怎能投降于流寇!”于是回到家中,召集家人,晓以大义,全家在灯山楼自焚殉难。

在焦家屯高氏家族中,至今仍有一些关于乡贤高明的民间传说。今年72岁的高映甲介绍,说当刘文秀的部队到来时,高明提前组织乡民在门前大河里扎起水坝挖地窖,地窖顶上铺木板盖泥,老人妇孺提前进入躲藏再放水流淌。地窖关盖板时,有一人未能进入,他便去投靠流寇告密,流寇挖开地窖盖板,把里面的人全部淹死了。

康熙年间,地方官把高明的事迹报告朝廷,朝廷下旨恩准高明入乡贤祠,赠谥号烈愍。关于高明的事迹,《西昌县志·人物志》有详细介绍,县志“乡贤”第一人便是高明。官府给高明雕刻了一尊石像,为高约70厘米的坐像,前胸后背均刻有文字,内容主要介绍其生平事迹,以及其殉难和追赠乡贤等情况。可是石像雕刻完毕,尚无专门安置场所,便暂寄于城隍庙,当了土地菩萨,于是便有了前述歇后语。

现在人们常以此语说人见识手段高,常含开玩笑意味,却很少知其背后有着悲壮惨烈的故事。

熟语中蕴含生活常识

A

B

歇后语里有趣事

C

悲壮惨烈的故事

新闻推荐

西昌市阿七小学防震演练提高安全意识

演练开始同学们迅速躲在课桌下避险。本报讯为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切实提高全体师生在遭遇突发灾害时的逃生自救能力...

西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昌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西昌熟语 原汁原味“土”到掉渣 都是凝练生动的生活情怀)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