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进入公墓都按要求登记身份信息。
西昌市殡仪馆和高枧乡政府为应对火灾易发高峰期采取了很多措施。
慎终追远,不忘先人。
每年到了清明时节,大家都会去祭拜先祖。临近清明节,西昌的墓园迎来了扫墓高峰,也给森林防火工作带来压力。为此,西昌市殡仪馆也发出倡议,倡导市民采取鲜花祭扫、植树祭扫等文明祭扫方式,祭祀先祖亲人。
文/图本报记者江滢
“最近气温上升,风干物燥,而清明节又即将来临,这可是火灾易发高峰期啊!所以请大家清明扫墓时不要携带香蜡纸钱,尽量选择鲜花祭拜的文明祭拜方式,严防火灾发生。”21日上午,西昌市殡仪馆工作人员以及高枧乡中所村的民兵们正在西昌市公墓门口向前来祭拜的市民宣传森林防火工作。
移风易俗
鲜花祭奠成风尚
21日上午,西昌市公墓内青松葱翠,肃穆静谧。扶老携幼前来祭扫的市民络绎不绝,秩序井然。记者发现,在这些“扫墓大军”中,越来越多的市民告别了焚香、烧纸、燃放鞭炮等传统祭奠方式,转而通过鲜花、黄丝带、写信等文明的方式缅怀先人。
记者在前往公墓的姜坡路上看到,附近摊贩卖的大都是鲜花、饮料或水果等。一位摊主告诉记者,今年的鲜花销量是往年的几倍。
“清明祭扫是风俗,昨天就买好了祭祀用品,和家人一起来公墓祭扫,追思故人。”市民袁明成和家人早早来到公墓,庄重地将鲜花、祭品等摆放在亲人墓前,“清明祭扫表达的是一份心意,烧纸放炮污染环境,还容易引发火灾,为我们的环境带来危害,停止使用很有必要,一束鲜花同样可以寄托哀思,既美观又环保。”
“祭奠的意义在于寄托哀思,祭奠的方式只是一种形式,文明、健康、生态的祭奠观念正在深入人心。”前来祭奠亲人的陈兴银表示,现在很多大城市的祭祀方式由焚烧祭品正逐渐被鲜花祭奠、网络祭奠所代替。“原来我们在农村的时候地广人稀,大家通过焚烧祭品的方式来表达对先人的缅怀追思。如今大家的环保意识增强,而且在政府的引导下,祭奠形式的转变也顺应了时代发展,顺应了大多数人的需求。”
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祭祀不一定非得烧东西,可以把逝者生前一些心爱的东西,或者有意义的物品放在公墓边。鲜花祭扫也不一定要多,也一样表达了对逝者的敬意。
负责西昌市公墓巡逻的高枧乡中所村民兵李先亮告诉记者,今年市民清明祭扫基本上都是鲜花或纸花,偶尔有个别以传统方式祭扫的,经过劝导后都会文明祭扫。
文明祭祀
共同守护“西昌蓝”
记者看到,在公墓入口处、公墓内部都设立了宣传点,张贴标识,倡导带着香蜡纸钱的市民用鲜花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怀念。“每年的春分后,清明前,就是我们西昌人祭祀的高峰期,而每年清明节烧纸引发的山林大火,在各地都时有报道。今年发生的几场森林大火都是在给我们做警醒。”西昌市殡仪馆支部书记苏顺才告诉记者,为确保公墓的清明祭扫有序进行,防止前来祭祀的市民携带香蜡纸钱和鞭炮进入公墓,西昌市殡仪馆的全体人员近期已经取消了包括周末在内的所有轮休,工作人员都到服务一线值班。
“清明节即将来临,对于今年的防火压力,我们殡仪馆也采取了很多措施,3月初开始,我们便在媒体刊发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和焚烧香蜡钱纸的公告。且进入公墓的各个路口,在原有保安的基础上加派了2名民兵加强对祭扫市民的检查力度,将其携带的香蜡钱纸进行收缴,收缴后统一在殡仪馆的遗物焚烧炉进行统一焚烧。针对未开发的区域,我们在前期便已经将周围杂草进行了清除,杜绝火灾发生的隐患。”苏顺才向记者介绍道:“就目前的情况看,我们的宣传效果还是比较明显。根据近两个周末的统计数据显示,前往公墓祭扫的市民携带香蜡纸钱和鞭炮的少了近50%。个别携带了的也在进入墓区时,经过安保人员及民兵的劝说,也都将香蜡纸钱和鞭炮放在了门口保安处。”
对于殡仪馆绿色祭扫的要求,市民们都能理解和支持。在公墓内,一位姓何的市民一边向亲人的墓前摆放鲜花,一边对记者说:“这些规定好啊,既让我们表达了哀思,也不会因为为祭奠逝者而给生者制造雾霾,两全齐美!”
俗话说“水火无情”,火灾猛于虎。据统计,大部分火灾,特别是森林火灾都是由于人们没有文明用火、科学用火,疏忽大意而造成的。增强防火意识是消除火灾隐患,减少森林火灾的基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小小隐患易酿大祸。本报也提醒大家,为了自身以及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请多留意天气变化,时刻注意用火安全,文明祭祀。确保清明时节不发生火灾事故,过一个“文明、绿色、低碳”的清明节,共同守护“西昌蓝”。
新闻推荐
文/图本报记者何玉凤来碗手工冰粉,解腻、解辣。毛肚配油碟,串串香的灵魂食材。串起的美味与情怀有一...
西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昌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