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山西昌市农投公司副总经理
今年西昌两会,市政协委员杨华山聚集互联网+现代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问题,并上交了相关提案。
西昌市农村物流体系基础薄弱、农村基础数据分散、农产品标准不统一、农产品营销体系不健全、现代农业人才缺乏等因素,导致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各个环节的推广应用模式有待进一步拓展和完善。普及互联网+现代农业思维、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工作的覆盖面和发展水平亟待提高。
对此,杨华山建议结合西昌市农业产业特点,拓展建设互联网+现代农业+小镇的思路,以镇为中心,村镇融合,以互联网农业小镇、互联网农业小镇运营中心、村级服务中心为依托,建设互联网+农业体系,将互联网信息技术渗透到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各环节。
每个互联网农业小镇依托当地特色文化、优质农产品和自然资源,依托“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支持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设网店、微店等,发展农产品网上销售、大宗交易、订单农业等电商业务,挖掘和打造独有品牌元素。
为农村返乡人员提供创业孵化服务,进一步加大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根据互联网农业小镇各自特色设立创业孵化基地。针对每个互联网农业小镇的特色项目,成立以行业专家、政府工作人员、职业经理人、培训导师、当地创业带头人为核心的孵化工作委员会,对创业项目提供政策、资金、信息、商业模式等培训。
制定激励措施,落实人才培养计划。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经常性的农业信息化人才职业和知识培训,围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阳光培训工程,引导农业主体、返乡青年、大学生“村官”开展电商创业。
加强农村电子商务物流渠道、农村宽带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基地、物流园,发展产地预冷、冷冻运输、冷库仓储、定制配送等全冷链物流。
选择村综合服务中心、农资商超、农民合作社作为“益农信息社”建设载体,提高农业公益、便民、电商和培训体验等服务水平,推动“益农信息社”与金融、邮政、通信、电商等运营商、平台服务商合作,引入水电气、金融保险、社会保险、医疗卫生、代销代购等社会化服务,拓展服务内涵。
本报记者范可
新闻推荐
维护交通秩序。3月11日,政协西昌市第十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市委三楼会议室召开。为做好“两会”期间道路交通安...
西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西昌,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