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新闻 西昌新闻 德昌新闻 会理新闻 会东新闻 宁南新闻 普格新闻 布拖新闻 金阳新闻 昭觉新闻 喜德新闻 冕宁新闻 越西新闻 甘洛新闻 美姑新闻 雷波新闻 盐源新闻 木里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凉山州 > 西昌新闻 > 正文

知青爱情故事: 一张手绢

来源:西昌都市报 2019-01-31 08:13   https://www.yybnet.net/

定情物手绢。 从左至右前排俞秉华、向玲玲、俞秉秀,后排周光福、吴永康、刘新民、蔡应律。

如今人手一台智能手机,随手拍片、录像,就如嗑颗瓜子般方便。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五十周年纪念大会结束后,有人录下我和老伴应邀登台,自始至终,都手牵了手。之后又有朋友传来他们摄录的我那段台上发言,其中有一句话说到我们把自己的“定情之物”都捐给了知青博物馆。乃有当年高中同学于微信上问我们:那“定情之物”到底是个什么东东哦?

夜里十二点半问,次日七点过又问。

这是出于老同学的关心和好奇,有必要认真地作个回复。乃从电脑存盘里找出来这物件临捐出前拍下的照片,它其实就是一张手绢。

相识相知

互生情愫

那一张手绢,是我们夫妻俩,捐给中国西昌知青博物馆的149件下乡时期物件之一,是我们当年在知青集体户恋爱的秘密定情物。没想到博物馆开馆后,它引起了一些媒体的关注,一次次要求我们讲述当年故事。

我的思绪回到40多年前。

相识相知

1964年我高中毕业。正赶上第一批成都市下乡知识青年到西昌插队落户,在西昌地区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盛况空前的欢迎仪式和各种知青报告会、知青先进人物代表会激动人心。热血沸腾中,我怀着一颗赤诚的心,自愿申请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我们是由西昌高中(即现在的西昌一中)学校组织的应届毕业生六人小组,到西昌河西公社插队。我和向玲玲两个女生,四个男生是蔡应律、吴永康、周光福和刘新民。我和向玲玲、周光福三人是共青团员,学校委派我任六人知青小组组长,兼三人团小组组长。带队老师要求我们每个团员负责了解和帮助一个非团员,要和他交知心朋友,叫“一帮一、一对红”,帮助他积极上进,早日加入共青团。团小组会议分工时,我负责帮带蔡应律,向玲玲帮带吴永康,周光福帮带刘新民。就是这次分工,为我和向玲玲,定下终身——多年后,我和蔡应律成了一家,向玲玲和吴永康成了一家。另两个男生,周光福和刘新民,都各娶了一个农村姑娘为妻。

我们下乡的第二年,工作组一度计划把我们这个知青小组拆散,六个高中毕业生,分别调到各个生产队去当会计什么的。此计划让我惊慌失措,好多天内心翻江倒海地无法平静。知青小组就是一个家庭,两年的岁月不算很长,却使我们同学间感情深厚,对突然的离散感觉难以想象,也无法接受。那时我们真是非常的单纯,同学间心无芥蒂,情同手足。白天我们一同劳动,一同做饭吃,晚上我们办夜校,教青年农民学习、唱歌;每次评比,我们都是西昌县的先进知青小组。

想到将要分别,离愁别绪搅得我坐立不安,空落惆怅,苦不堪言。不只是我,小组其他成员也都不愿分离。慌乱中,首先要调蔡应律到一大队六小队当会计,他给我写了第一封信。信的内容并没有特别的地方,只表达不愿与我和全组同学分离的情绪,而信头对我的称呼,他却只写半个省略号,也就是三个小圆点。就是这半个省略号拨动我少女敏感的心弦——我理解,这是一个秘不示人的昵称,只有最亲爱的人之间才用的那种。是不是这样呢?我想就是。事实上我们在“一帮一”的过程中,已经有一些微妙的感情在滋长。这封信让我心跳脸红,见了他都不好意思抬头。此后的数年间,我收到一些其他人写来的求爱信,无论是能言善语的教师、驰骋海疆的军人所书,还是国家干部或当地农村青年所写,无论多么华丽的辞藻、多么煽情的语言,都没有像这半个省略号那样让我动情过。

后来,是工作组终于不忍心把我们这个知青组拆散。小组六名成员,除了周光福因为家庭出身好,早早调到公社当团委书记而外,余下五人,蔡应律担任了我们插队的这个生产队的副队长兼会计,我任了一大队的团支书、副业大队长兼十二生产队的会计。吴永康任大队会计,向玲玲当民校教师,刘新民当民兵排长,都不用离开这个小组,我们仍然吃住在一起,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互生情愫

有一次,蔡应律向生产队请了一个月的假,搭便车回会东老家,看望离别四年的哥哥。他从会东给我写来了信。这是他写给我的第二封信,内容也只是简述了他的旅途情况以及对我们全组同学的想念和问候,而信头的称呼,他只写了一个“秀”字。这封信在转到我手里之前被人拆开看过,就因为这一个字的称呼,消息立即像飞翔的蒲公英往四面八方传开,说我和蔡应律在谈恋爱,我当时真是被吓坏了,躲到我当会计的第十二生产队去不敢回知青小组……因为当年,下乡知识青年是不准谈恋爱的,我们河西公社就有两对知青,因为谈恋爱而被公社团委和管知青的工作组,召集全体知青开大会对他们点名批判,以杀一儆百。那时,如果心里对异性产生一点好感,我们就会自责,谈恋爱则更是如同犯罪。

蔡应律知道我的处境,提前结束假期,匆匆从老家赶回来,他并不说什么,只悄悄送给我一张手绢和一枚戒指,手绢上有他画的画,有他写的一些现在看来十分幼稚但在当时却十分打动我的诗句:“似青松……似红梅……”

对了,他还带来一件玫瑰红的机织线衣和一双白网鞋要送给我。在那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这样两件物品,尽管我都十分喜欢,也很需要,我还是没有接受,觉得一旦接受,就俗了,我们间的纯真感情,就被亵渎、就不那么纯真了。手绢、戒指却不同,在我眼里,它们是某种感情符号、某种精神圣物,是不可替代、无以言说、非物质的形而上的东西,是一个神圣的、可以托付终身的誓盟和许诺。

因为内心里实在是有很多的东西在涌动,有很多的感情要表达,我努力搜集到一些彩色丝线,开始于一个个深夜里,埋首灯下,精心绣这些画在手绢四角上的青松和花们:红梅、秋菊和荷花。只可惜,花绣好了,才要绣那些题写在中心处的诗句,丝线却用完了。得等我有机会到西昌城去购买,或有人去城里时请他们代买回来。而河西离西昌有27公里,那时没有班车,我们下乡那天都是搭乘运送面粉的大货车从青树棵涉安宁河而过的。我们知青要回西昌城,都是结伴步行六、七个小时才能到达。我这待绣的手绢,就只好等等,一直等了好几个月,都没能买到丝线。

之后,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什么手绢、绣花、耳环、戒指等等,都属封资修的毒草,应予铲除。这手绢只能藏进箱底最隐秘的地方。

这一藏,就藏了40多年。

情定终身

我和应律在心里相互欣赏、相互牵挂的情愫与日俱增,却不敢表露出来。直到下乡的第五个年头。有一天,我们同一个大队的一群知青,到河西粮站替生产队送了公粮回队,路过公社时,大家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把他们的集体户里,暗恋已五年的知青小赵和小朱连拖带拉拥进公社,起哄中,请公社杨秘书给他们开结婚证明。见他俩不好意思地半推半就,杨秘书竟然就真的给他们开好了结婚证书。天真无邪的知青们这才恍然知道,原来知青也可以登记结婚;又仔细想想,大家都已到晚婚年龄了,是该成家了。

要概括我们这一代人,我想到的一个词儿,就是:单纯——不只是当年单纯,在经历了很多风雨、在世界已经变得十分复杂的今天,仍单纯一如当年。我甚至认为,单纯,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密码。单纯既害了我们也成全了我们。两位年轻的、曾有过婚姻波折的女性朋友,见我们夫妻俩现在每天傍晚手牵着手在邛海边上散步,忍不住惊奇地迎上前来问:你们两个,真的是相看两不厌?夕阳下,我和应律相视微笑:厌?怎么会呢?单纯,也许是一个说得过去的答案。单纯,使我们感觉始终像是在初恋。

就这样,苦恋六年,于某一个金银花盛开的季节,我和应律,在知青们朋友通宵达旦的歌唱声中,以一种异常简陋的形式作开头,开始了我们幸福一生的婚姻生活。多年以后,应律在他的《人生之驿》一文里深情描述这一时刻及其以后的日子:

漫漫人生道上,我们开始以一种宁谧的心境,去谛听婚姻美妙的弦歌,去看取人生悠远的风景。我们都真切地感到,人生难觅的幸福,在这里,找到了它渴望的家园。在这个家园里,我们的肩头额头,虽披满天风露,却未感觉到那一份人生的秋凉。我们把内心的春光涂抹在人生之途上,涂抹出一路的花香草色。

相濡以沫

不止一个人发现我和应律的老身份证号码,15位数仅最末一个区分性别的数字有差异,乃惊奇地问:你们两个,真的是同年同月同日出生?咋这么巧呢?是很巧。所谓缘份,这就是缘份了。我相信,很多的人,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到了晚年,都可能有一点迷信,有点相信命运。没事时我会想,应律他在会东,我在西昌,相隔几百里路哩,咋会约好了一般,齐扑扑来到世上,然后翻山越岭走啊走的,就走到一处了。公元1961年,初中毕业,全西昌专区统一考试,蔡应律,按他自己说从不知道努力,也从不被老师看好,考试时竟有如天助,超常发挥,“意外”考入省重点高中——西昌高中。一下子,我们走得已经很近,在同一个年级,却不在同一个班。又过了3年,我因为家庭出身原因,蔡应律因为轰动一时的“友谊社事件”,我们双双落榜不能升入大学,乃由学校选拔出来,上山下乡,我们终于就走到了同一片屋檐下。

记得第二天就要离开学校去安宁河畔“扎根”了,身任知青小组长,当晚,校长特别嘱咐我,要重点管好蔡应律,多多留心他的思想苗头和动向。及至后来的接触中,我发现这个需要特别留心的同学非但不坏,还非常阳光、透明,并极具正义感和责任心——多年以后我还知道,由于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病故了,他甚至在自己的日记里称我为姐姐。

在另一篇小文中应律说:“在遍尝了人生各种滋味之后,觉得人生满是滋味;于饱览了世间无尽风光之后,觉得世间满是风光。”

从下乡插队的那一时刻起,社会就慷慨送给了我们一个称号:知青。知青的全称是知识青年。褒也好贬也好,苦也好辣也好,知识青年是我们一生的标记,怎么一晃眼,就走到老年了呢?我们生活的兴致还高,还没有爱够,怎么会厌呢?

文/图俞秉秀

新闻推荐

阳光灿烂的日子

□潘孟(西昌)阳光灿烂的日子,微尘在干燥的空气里飘荡,起风的傍晚大风呼啸而过。枯草被阳光晒得暖洋洋的,放寒假的时...

西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昌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知青爱情故事: 一张手绢)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