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为开元乡村民送去日常生活用品。
西昌民政
■探索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向殡葬不文明现象说“不”
■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
■向殡葬不文明现象说“不”
探索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向殡葬不文明现象说“不”……回顾西昌市2018年的民政工作,一项项民生制度、一件件惠民政策,如同一滴滴水珠折射出“亲情民政”的缕缕阳光。
2018年以来,西昌市民政局坚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理念,努力让受困之人心中有温暖、让需要救助之人心中有阳光。在建设幸福新西昌的进程中,亲情民政正使越来越多的群众感受到民生温度。
居家养老服务让“养老”变“享老”
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老年人们晚年生活的幸福写照。但是,在西昌市有不少老人因为多种原因独居在家。针对这些老人,西昌市民政局成立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专门为老人们上门服务,做老人的贴心人。
家住攀西监狱301干休所的魏育涛老人是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的直接受益者之一。“应该是从2016年开始,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人来我家里给我打扫卫生、擦窗户、擦家具,每个星期她们都要来看我。谢谢社区领导,谢谢这些工作人员,对我们老年人的关心,也谢谢党的政策那么好,让我们老年人享这么多福。”1月14日,魏育涛说道。
今年78岁的魏育涛是典型的高龄独居人员,在西昌,像魏育涛这样的老人还有很多。让老人们都拥有幸福的晚年,成为了西昌市民政局成立社区服务中心的初衷。
2018年以来,西昌市民政局探索建立的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服务对象涉及全市所有街道及乡镇的低保、特困、失能、高龄等托底老人。按照“托底为主、普惠自愿、培育市场”的原则,西昌市民政局为9000名60周岁以上的困难老人和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提供了居家养老服务,服务内容包括上门助洁、助医、助餐、助浴、助行、助急等。对居住在偏远农村的分散特困老人,采取邻里互助的助老服务模式,即:助老员都在老人居住区域的附近,以确保老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且一旦老人出现紧急情况便可以立即启动紧急救援,大大提升了救援救助的时效。
此外,记者了解到,截至2018年11月,西昌市民政局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免费办理优待证2600余本;为163人次100岁及以上百岁老年人发放百岁高龄津贴9.85万元;争取市财政专项资金17.43万元开展老年人口信息采集工作,共采集导入省平台信息8.7151万条;组织医务人员免费上门为20名百岁老人体检;抓好老年教育,成立老年大学,支出资金55万元,首期学员达400余人次;举办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为主题的敬老月系列活动;为敬老院73名特困老年人做好养老服务工作,使入院老人安度晚年。
拿低保住新房社会救助更贴心
深冬时节的西昌,早晨依旧有些寒气袭人,但79岁高龄的鄢宗云从身上到心里都是暖洋洋的。鄢宗云是高草乡谌堡村的五保户,膝下无儿无女,住的土坯房已经破烂不堪。在得知鄢大爷的情况之后,民政部门拨款2万,村组自筹8千多元,为大爷和村里同样处境的老人盖起了90多平米的新房。新房就在公路旁边,靠近村委会,交通便利,村委会工作人员随时都可以过来照看他们。鄢大爷告诉记者,自己孤单生活了一辈子,做梦都没想还会有住进新房的一天。
领低保、住新房,老人们迎来了崭新的生活。近年来,按照经济和社会统筹发展的要求,西昌市把改善五保老人生活状况、提高集中供养水平作为发展老年事业的重要举措,将敬老院建设、农村五保老人供养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付诸实施。
据统计,截至2018年11月,西昌市共新增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512户、847人,取消不再符合条件的农村低保对象2015户、3958人。西昌市民政局全年为城乡低保对象10732户、16655人,发放低保金4276.1万元;对883人次进行临时生活救助,支出救助资金65.5万元;对2776人次进行城乡医疗救助,支出救助金288.4万元,资助1.38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支出资金170万元;对173人次建卡贫困户发放医疗和临时生活救助金24.92万元。
民政局还为全市2.02万残疾人发放补贴714.133万元,累计救助家庭精神病患者893人次,为其监护人发放监护补贴及奖励金共258.97万元;全年累计出动115车次575人次开展街头救助工作,共救助635人次,帮助13人返家,救助率达100%。
为90名孤儿发放生活补助金86.9万余元(含补发),为240名特殊困难儿童发放生活补助55.36万余元;对150名农村留守儿童开展慰问帮助,支出10万余元。
深化殡葬改革弘扬丧葬新风
殡葬改革是破千年旧俗、树一代新风的社会改革,事关民生保障和民风政风建设。为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让殡葬事业真正做到便民、利民、惠民和绿色、生态、环保,2018年,西昌市民政局聚焦殡葬领域突出问题,扎实推进惠民殡葬政策落地落实,多措并举保障群众享受殡葬改革最大“让利”,赢得人民群众好评。
作为人生的最后一站,位于姜坡路的殡仪馆成为了生者和逝者最后的告别之地,也承载着无数厚重的情感追忆和哀思寄托。为了方便群众治丧,告慰逝者,2018年,在民政局的大力推动下,殡仪馆新建两个便民服务点,让来来往往悼念送行的治丧群众在这里有了歇脚之地和就餐场所。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殡葬服务业改革势在必行。2018年,殡仪馆对殡葬延伸服务进行了价格大调整,让老百姓能够明明白白消费。
为杜绝“死不起”和“不敢埋”现象,西昌市民政局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对殡仪馆延伸服务类收费按市场指导价下浮20%至30%,降价后部分收费项目不到原价的二分之一,其中以骨灰盒和经济适用墓降价幅度最大,分别达到2000余元和11000余元,降幅比例达近3倍。包括骨灰盒和墓地价格在内,西昌市民政局要求殡仪馆对每一项收费项目都进行对外公示。
在丧属就餐难问题上,殡仪馆也对餐馆进行了调价改革。丧属就餐成本从原来的餐馆每桌五六百元,节约至每桌二三百元。治丧群众每户平均支出从原来的4万至5万元,下降至现在的1万元左右。
随着一系列丧葬惠民政策的推出,西昌市有力树立了全新的治丧文化,也切实减轻了群众的丧葬负担。下一步,西昌市民政局将继续做好文明治丧补贴政策的落实及宣传引导等工作,扎实做好殡葬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整治,督促社工做好文明治丧社工服务项目。
为9000名60周岁以上的困难老人和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为16655人发放低保金4276.1万元
治丧群众每户平均支出下降至1万元左右
文/本报记者江滢图/西昌市民政局提供
新闻推荐
大家都知道数九歌吧,“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数五九看垂柳,春打六九头”。现在我们已经迎来“四九”,按理说...
西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昌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