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30日P11,《西昌烧烤:西昌人的深夜食堂》曾对其做过报道。
宏姐是一个性情中人,要她说新年愿望,她只说了6个字:生意更火更旺。她有什么说什么,从来不会拐弯抹角。
宏姐可以说是西昌第一批卖烧烤的人。上世纪90年代初,宏姐还是410工厂的一名工人,家里生活条件还算不错。这个时候,宏姐在长安街摆了个摊,卖起了烧烤。
同事们都在调侃宏姐,有了工资还不够,还要赚外快。家里人也对她的行为表示不理解,认为在街边摆摊,是一件丢脸的事情。
但宏姐不觉得,她靠自己的劳动挣钱,心安理得。
一个小炉子,一张网,一点食材,成了宏姐最初的烧烤摊。那时候的烧烤,不是今天的串烧也不是火盆烧烤,就是客人点什么菜,宏姐就烤什么菜,小肠2毛钱一节,洋芋2元钱一大盘。对于当时的老百姓来说,烧烤是一种新鲜的尝试,兜里有点散钱,都会去尝一下味道。宏姐的烧烤生意不错,每天能赚几个小钱。
好景不长,2001年,宏姐下岗了。和她一起下岗的职工多不胜数,很多人为了家里的生计愁眉不展。而此时的宏姐,不急不躁,全职做起了烧烤生意,把烧烤摊摆在了410路口。
宏姐说她做烧烤,并不只图钱,一旦家里有什么事,她可以马上结束生意,去照顾家里。也正因为如此,宏姐的烧烤摊开开停停好几次。但她的烧烤味道,却深入人心,让很多人都记住了她。
时光一晃,到了2016年,孩子已经长大,家里也没有什么需要自己照顾的了,宏姐又开始挂心自己的烧烤。于是,她在柳树林找了一个店铺,重新支起了她的烧烤摊。店里的所有事情,从食材、到调料再到卫生,都是宏姐亲自把关。很多老顾客听说宏姐的烧烤又开张了,又寻味找来。
“2018年,最开心的事情,是在摊子上和很多以前的老顾客重逢,我做烧烤生意,最大的收获,就是结识了很多朋友,新的一年,希望生意更火更旺。”
文/图本报记者李晓超
新闻推荐
整洁的书桌总人让人身心愉悦。文/本报记者李善鸿图/本报资料岁末年初是一年里最为忙碌的时候,忙着辞旧迎...
西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昌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