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天和美术馆位于海河天街。
西昌天和美术馆馆长启朝荣。
云南艺术学院教授缪远洋的油画《松影渡》。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许正龙的雕塑作品《虚怀若谷》。
西昌天和美术馆的
“凉山时空”
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近十年来,在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城市中,众筹民营美术馆已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直到近日西昌天和美术馆成立,凉山才出现了“第一例”以众筹方式形成的美术馆。
天和美术馆成立之际,天和画院也在此挂牌,3层楼、面积1100余平方米的空间,不仅仅向公众开放,还有另一个重要功能是组织画家创作。
文/图本报记者王亚
西昌有许多温暖的冬日。茶余饭后,阳光遍地,鸟儿翩跹。道旁树影葱茏,花草香气幽微,老街烟火气息浓郁。在这样一座城市里安闲度日,日子也过得热气腾腾。
眼看着2018年只剩下寥寥数日,是该让审美、灵魂和内在感受也温热起来,跃动起来,才称得上是理想中的可爱生活。
8日,西昌天和美术馆在海河天街揭牌,面向公众开放,并举办“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首届大地情歌美术作品展”,吸引到众多文艺青年来此“打卡”。
这场“包揽”了大半个12月的年末“压轴”艺术展,将持续到28日。它的“重磅”和“新鲜”,为观者带来了一场充满乐趣和惊喜的艺术发现之旅。
一场别开生面的展览
17日,我怀着好奇心推门而入,灰色墙面和明亮灯光的映衬下,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许正龙的雕塑作品《虚怀若谷》。它取材自然山石,围合成文人之相,胸部虚空将“天地”纳入形体。倏忽间,胸有山水的诗人情怀就把人带入了一种超然静谧的空灵之境。
当代著名画家胡峻涤的油画《春之祭之一》陈列在展厅一角,画面中,淡雅梨花散发的中国式的雅致,显得那样的写意、灵动和洒脱。光、影、色的奇妙组合让人仿佛听到了来自心灵的浪漫“潮汐”之声。
在云南艺术学院教授缪远洋的油画《松影渡》中,松林间的豹子、红色的河水、撑船人、马帮……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意象,被匠心独运地糅合在一起。丰富而率性的线条让画面具有了一种神奇的张力,大面积的蓝灰色仿佛来自青铜器的锈迹一般,带着古雅、厚重的历史感。这种打破了固有思维模式的绘画语言,轻易地就抓住了观者的目光和心灵。
像这样难得“同台亮相”的优秀作品,还有著名青年雕塑家杨帅的“夏——水墨”雕塑系列;中国工笔画学会副秘书长、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金奖得主孙震生的国画《彝家姑娘》;著名油画家罗松的《江南韵系列》;刚参加完第五届全国漆画作品展的画家杨绍俊的作品《山的印象之二》;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巫成金的作品《丰年》等。
凉山籍画家的画作中,可以看到彝族著名画家卢德福的油画《悬崖村的孩子们》、西昌学院艺术学院院长瓦其比火的油画《那些年代》、教授吴家跃的版画《赶集》、画家胡永刚的油画《彝乡》技艺纯熟的写实笔触;西昌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曹辉的油画《惊蛰》、著名油画家杨杰的作品《出山路》对现代性的探索;高吕洪的作品《悬崖村之放学路上》、教授马柯且的作品《融雪》极具个人风格的画面;油画家陈晋的作品《五彩凉山》、黄树彬的油画《无相》、启朝荣的作品《灵》对色彩的独特诠释。还有会理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戴国富入选第六届中国青年美展的油画《彝家婚礼二》。
116米的展线上,共展出了涉及60余位艺术家的76件美术作品,油画、国画、版画、水彩画、雕塑……作品种类多样,题材丰富,多种材料和丰富色彩的运用让人目不暇接。
一次跨越地域的沟通
望向这些面貌多样的画作时,可以看出,有人将目光锁定凉山这片土地,在关注传统、回望自我、寻找根系;有人迷恋中国式的清淡雅致,循着自己的逻辑和哲思创造出一个唯美空灵的独立意境;有人“蹲下来”关注人类和动物,在纯净的艺术境域中自由地呼吸、奔跑、飞翔;有人敢于探索现代甚至前卫的线条、色彩和设计,用精湛的技艺牢牢地贴住当代艺术发展的脉搏。
创作者之中,有蜚声艺术界的大腕,也有比较年轻的新人,更有在很长时间以来并不被广泛知晓的艺术家。
这是一场有古典,也有历史,既有过去,也有当下的展览。而每天早晨9点至中午12点、下午2点半至5点、晚间7点至9点,人们都可以走进来,在这座美术馆里自由穿行,获取快乐和灵感。
对于看展的人们来说,这是一场丰富的视觉盛宴和独特的艺术旅程。而在天和美术馆馆长启朝荣看来,美术馆刚刚诞生,如此年轻,如何取得艺术机构、平台的信赖,获得大众和藏家的关注,在此前的展览筹备阶段,大家都没有十足的把握。
天和美术馆画家联盟的全体成员在背后做了太多细心沟通,更有许多难以被看见的细节上的努力。
为了取得更好的展陈效果,画家联盟在几个月里数次组织专家召开会议,多次论证展览结构、大纲内容等,并前往北京、重庆、成都等地联络画家参展,与美术机构牵线、商讨合作细则,才有了第一场展览的魅力呈现。
“凉山美术在近百年来的发展中,有着丰厚的成果,但由于诸多的历史原因,一直未能得到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展示。其中,对20世纪凉山美术史的整体梳理与研究,也不够充分和完整。虽在不同时期举办过各种展览与活动,也出现过一些针对个案与现象的研究,但这些工作对于呈现凉山美术的整体面貌与发展历程而言,并不完整。”启朝荣说,很早以前,凉山本土的许多艺术工作者就意识到了这一点。直到2018年,70余名凉山画家以众筹的方式建立了一个集展览展示、学术交流等于一体的“天和”艺术空间。(下转22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江滢又到岁末年初,不少市民不仅忐忑起来,担心自己遭遇盗抢事件。确实,岁末年初,本该是享受节日、心情大...
西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昌市这个家。